一场成功的听觉植入
在我看来,《盗梦空间》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平衡商业与艺术、票房与口碑的杠杆,在于它极高的综合水平。这种全方位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有出色的导演和演员、强大精妙的理论框架和情节构思等方面,而该片的配乐也是亮点所在。
在如今好莱坞的一众配乐师中,Hans Zimmer无疑算得上是最有驾驭能力的配乐师之一了。一些导演御用比如Danny Elfman似乎只能和Tim Burton搭档才能焕发光彩,08年的作品《米尔克》实在是很牵强;而一些配乐师作品则过于风格化,比如Alexandre Desplat善于渲染像暧昧而又不安的情绪,舒缓的节奏几乎决定了他与宏伟气质的电影绝缘,当然去年的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绝对让我惊艳了一番;与AD相反,James Horner则适合处理史诗题材的作品,其风格化的爱尔兰音乐应用令《燃情岁月》、《勇敢的心》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然而James Horner近年似乎有点后劲不足,和卡梅隆再联手的《阿凡达》也找不回当年《泰坦尼克号》的传奇了;另外如Clint Mansell凌厉的电子气场,Rachel Portman细腻的女性情绪,Angelo Badalamenti诡谲的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发挥范围。我们应该承认,一个配乐师有自己的风格并不是坏事,能够游刃于某种题材风格的作品也同样值得敬佩。但也许这就是Hans Zimmer最大的不同,他能够顺利地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避免强调自己的情绪和风格,降低姿态避免让自己的配乐作品曲高和寡。我想这也是他能够受到大片青睐,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配乐在大众中流传。
细数Hans Zimmer的作品,即使对电影原声不太了解的朋友也都略听一二。当年《狮子王》以及它的主题曲感染了多少观众的眼泪;《碟中谍》、《加勒比海盗》里带动性极强的旋律也不断能在电视节目中作为背景音乐被引用;《黑鹰坠落》、《细细的红线》这样的战争题材,他也能在狂轰滥炸的音响刺激下,突破重围,展现出配乐的独特煽情效果;像《珍珠港》这样的失败作品,他亦成功地使自己的配乐成为观众对此片留下的唯一印象;私以为Hans Zimmer只能交出格局极大的电影配乐,但是在公路片《末路狂花》中,Hans Zimmer运用了电吉他,将两位穷途末路女子与公路苍凉无望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尽善尽美》这样题材的配乐他也能获得奥斯卡提名,面对09年低迷的配乐形势,Hans Zimmer也同样通过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巧妙的器乐运用达到神秘诙谐的效果再次获得一个最佳配乐的提名席位。所以,在《盗梦空间》上映前,当我得知Hans Zimmer是该片的配乐师时,本身就是打了一剂强心针,至少我能够初步判定,该片的配乐不会差。再加上影后、准影帝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以及导演诺兰的出色才华,《盗梦空间》的成功绝非偶然。
Hans Zimmer和诺兰开始合作《蝙蝠侠前传之侠影之谜》时,Hans Zimmer的配乐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接着两人继续合作关系——《蝙蝠侠前传2之黑暗骑士��,在电影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Hans Zimmer的配乐依然未能引起关注。也许是经过两人之前的磨合,终于在这部《盗梦空间》中,Hans Zimmer这次的配乐让所有人都惊艳了,纵观目前上映的电影配乐,除了John Powell终于在《驯龙高手》得以出色了一把,《盗梦空间》获得一个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应该不成问题。在Dream is collapsing中,通过电子和交响乐一层一层酝酿着压迫感,逐渐急促,最终达到对观众感官上的冲击,梦的崩裂之感就在耳旁呈现;而Old souls前半段一直氤氲着朦胧玄幻而又压抑的氛围,梦里宿命般的无力充分展现了柯布当时复杂无奈的心理状态;紧张刺激的Mombasa也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听觉体验,这种感觉和听《碟中谍》有相似的感觉,只是在Mombasa中电子更浓重;One Simple Idea则酝酿着密谋的紧张情绪和对无法预期的结果的悲剧意味;Dreaming with dream电子交响循环不断地加强很成功地让观众深入到下一层梦境,接着转换风格,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进入更为苍凉的情境之中;Paradox通过拉长的提琴声,舒缓缠绵,营造出的隔离感,使柯布与妻子的分离更具有宿命的悲剧感;当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片尾的Time了,Hans Zimmer依旧沿用了气势磅礴的风格,和《珍珠港》中的Tennesse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在心灵被震撼的同时被深深的感动,当看到柯布和同伴顺利完成植入,音乐响起,我们都热泪盈眶。但是Hans Zimmer得聪明在于,Time所做的并不是纯粹的煽情,其中苍凉的宿命感同时也在旋律中弥漫着,伴随着旋转着的陀螺,让我们分不清是梦非梦。
Hans Zimmer的配乐的特点在于可听性高,《盗梦空间》也同样如此。在观影期间,他的音乐绝不会抢了电影本身的风头,而是帮助观众建立起层层深入梦境的勇气,推动情节发展。所以配乐对于此片的成功绝对功不可没。但是脱离电影本身,单独听原声带你也能够跟着音乐回忆起电影场景,感受到配乐带来的震撼,不得不说这是Hans Zimmer的一场成功的听觉植入。
在如今好莱坞的一众配乐师中,Hans Zimmer无疑算得上是最有驾驭能力的配乐师之一了。一些导演御用比如Danny Elfman似乎只能和Tim Burton搭档才能焕发光彩,08年的作品《米尔克》实在是很牵强;而一些配乐师作品则过于风格化,比如Alexandre Desplat善于渲染像暧昧而又不安的情绪,舒缓的节奏几乎决定了他与宏伟气质的电影绝缘,当然去年的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绝对让我惊艳了一番;与AD相反,James Horner则适合处理史诗题材的作品,其风格化的爱尔兰音乐应用令《燃情岁月》、《勇敢的心》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然而James Horner近年似乎有点后劲不足,和卡梅隆再联手的《阿凡达》也找不回当年《泰坦尼克号》的传奇了;另外如Clint Mansell凌厉的电子气场,Rachel Portman细腻的女性情绪,Angelo Badalamenti诡谲的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发挥范围。我们应该承认,一个配乐师有自己的风格并不是坏事,能够游刃于某种题材风格的作品也同样值得敬佩。但也许这就是Hans Zimmer最大的不同,他能够顺利地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避免强调自己的情绪和风格,降低姿态避免让自己的配乐作品曲高和寡。我想这也是他能够受到大片青睐,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配乐在大众中流传。
细数Hans Zimmer的作品,即使对电影原声不太了解的朋友也都略听一二。当年《狮子王》以及它的主题曲感染了多少观众的眼泪;《碟中谍》、《加勒比海盗》里带动性极强的旋律也不断能在电视节目中作为背景音乐被引用;《黑鹰坠落》、《细细的红线》这样的战争题材,他也能在狂轰滥炸的音响刺激下,突破重围,展现出配乐的独特煽情效果;像《珍珠港》这样的失败作品,他亦成功地使自己的配乐成为观众对此片留下的唯一印象;私以为Hans Zimmer只能交出格局极大的电影配乐,但是在公路片《末路狂花》中,Hans Zimmer运用了电吉他,将两位穷途末路女子与公路苍凉无望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尽善尽美》这样题材的配乐他也能获得奥斯卡提名,面对09年低迷的配乐形势,Hans Zimmer也同样通过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巧妙的器乐运用达到神秘诙谐的效果再次获得一个最佳配乐的提名席位。所以,在《盗梦空间》上映前,当我得知Hans Zimmer是该片的配乐师时,本身就是打了一剂强心针,至少我能够初步判定,该片的配乐不会差。再加上影后、准影帝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以及导演诺兰的出色才华,《盗梦空间》的成功绝非偶然。
Hans Zimmer和诺兰开始合作《蝙蝠侠前传之侠影之谜》时,Hans Zimmer的配乐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接着两人继续合作关系——《蝙蝠侠前传2之黑暗骑士��,在电影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Hans Zimmer的配乐依然未能引起关注。也许是经过两人之前的磨合,终于在这部《盗梦空间》中,Hans Zimmer这次的配乐让所有人都惊艳了,纵观目前上映的电影配乐,除了John Powell终于在《驯龙高手》得以出色了一把,《盗梦空间》获得一个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应该不成问题。在Dream is collapsing中,通过电子和交响乐一层一层酝酿着压迫感,逐渐急促,最终达到对观众感官上的冲击,梦的崩裂之感就在耳旁呈现;而Old souls前半段一直氤氲着朦胧玄幻而又压抑的氛围,梦里宿命般的无力充分展现了柯布当时复杂无奈的心理状态;紧张刺激的Mombasa也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听觉体验,这种感觉和听《碟中谍》有相似的感觉,只是在Mombasa中电子更浓重;One Simple Idea则酝酿着密谋的紧张情绪和对无法预期的结果的悲剧意味;Dreaming with dream电子交响循环不断地加强很成功地让观众深入到下一层梦境,接着转换风格,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进入更为苍凉的情境之中;Paradox通过拉长的提琴声,舒缓缠绵,营造出的隔离感,使柯布与妻子的分离更具有宿命的悲剧感;当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片尾的Time了,Hans Zimmer依旧沿用了气势磅礴的风格,和《珍珠港》中的Tennesse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在心灵被震撼的同时被深深的感动,当看到柯布和同伴顺利完成植入,音乐响起,我们都热泪盈眶。但是Hans Zimmer得聪明在于,Time所做的并不是纯粹的煽情,其中苍凉的宿命感同时也在旋律中弥漫着,伴随着旋转着的陀螺,让我们分不清是梦非梦。
Hans Zimmer的配乐的特点在于可听性高,《盗梦空间》也同样如此。在观影期间,他的音乐绝不会抢了电影本身的风头,而是帮助观众建立起层层深入梦境的勇气,推动情节发展。所以配乐对于此片的成功绝对功不可没。但是脱离电影本身,单独听原声带你也能够跟着音乐回忆起电影场景,感受到配乐带来的震撼,不得不说这是Hans Zimmer的一场成功的听觉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