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生存寻家园
原创mortal公众号Tracex2023-11-06 01:59陕西 原乡,意为家乡,对罗大佑而言即是台湾。皇后大道东之后不久,罗大佑建立的音乐工厂又为台湾写了一张名为专辑。这张专辑里面的五首歌使用了和皇后大道东中几乎一样的曲子,其次原乡当中也没有一首歌称得上是大热。因此原乡经常是被听众忽视的一张专辑,在第一个台湾百搭专辑的评选当中,原乡排在七十多位,我深深感受到这张专辑被听众低估太多了。  90年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深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台湾也在一步步迈向更加文明富有的未来。然而罗大佑看到的却是繁华之后的现代性的孤独,当然罗大佑的创作中一直有这样的意识,在十年前他就唱到“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去抒发对于大城市的不满和在大城市的孤独。同时,怀念乡村生活,怀念家庭,逃离大城市虚假的繁华的主题也成为了台湾一个比较持久的创作母题。菊花夜行军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普遍意义上而言我们也可以把《原乡》看作同当时回归乡土的创作潮流的一部分,但罗大佑所要表达的情绪绝非局限于思乡,罗大佑当然是很台湾的音乐人。在1984年创作的专辑《家》就能体现这点,然而《家》的第一首《吾乡印象》确实对于故乡的怀疑,这是一片没有希望没有发展的土地:“世世代代的祖公,就在这片长不出荣华富贵长不出奇迹的土地上,繁衍他们那无所谓而认命的子孙。”在由胡琴,乐琴,巴乌所塑造的意境绝非优美,而是苍凉,没有希望的感觉。难道生我长我的土地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吗?难道人其实并没有归宿,并没有家吗?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向原乡。 原乡的第一首是《火车》,在闽南语发音之中,《火车》和“回家”相似,然而讽刺的是,《火车》当中所体现的情绪并非“回家”,而是无家可归。在《火车》里,一面是豪情万丈的理想,因为有理想,所以要出走。火车是一道桥,连接着乡土和需要奋斗的大城市。“苦恋心情”“男儿天外天”生动形象地把这种矛盾的心态结合在了一块,我们能感受到浓重的生活气息,生活的苦闷与矛盾。其实说白了,想要去大城市,想要出走,是一个人想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证明自己的自我与能力的行为。但是一旦出走是没有回头箭可言的,因为这同样代表着对自己独立的背叛。那么,到底哪里才是家呢? 《原乡1》当中,以简短的歌词去叙述祖先在台湾发展所付出的心酸血泪,罗大佑唱出了民间老艺人的感觉,这首歌很短,可以当做一个引子。 《大家免着惊》这首歌一直被《queen road》的光芒掩盖,但如果只是把他当做《queen road》的一个代餐就太可惜了,这首歌所呈现的情绪,歌曲的内涵是绝不逊于《queen road》的。 忠孝东路,被视为社会底层的抗议之路。也是年轻人到达台湾省会台北打工的第一印象。在歌曲当中,它也被赋予了这两层含义。 “ 当年隔壁阿本仔侵入着行在这(当年隔壁日本入侵的���候就是走这里) 今仔交通闹热夹甲呒震动(今天交通热闹,堵得都动不了) 恬恬不敢喘气孤单在眠梦(静静的不敢喘气,孤单的做梦) ” 这几个简单的句子大致说明了台湾的历史,在一百年前被当朝放弃长时间没有主权被日本控制,然而今天的繁华又是真实的吗?“孤单地做梦”这句话正是在描述当下台湾繁华之下的这种“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来源于对故乡(台湾)发展,来源,归属的质疑。它是民主的台湾,自我的台湾,而不是委身于社会斗争,挣扎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台湾吗?在前的《亚细亚的孤儿》里面也有同样的命题 今仔这个古城亲像当在变(今天这个古城看起来在变化) 爱靠台湾同胞做主来表现(要靠台湾同胞做主来表现) 人人拢正认真打拼在赚钱(人人都真正认真打拼来赚钱) 但是城市甘有机会出头天(但是城市真的有机会出头么?) 这些内容展现了罗大佑对于台湾的这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寄希望于台湾的民主化,让台湾成为真正台湾人的台湾。但是这真的可能吗?对于台湾的这种质问在之前的《超级市民》里面也有体现,每个人都只想着搞钱,台湾的传统与环境却被一天天破坏。后面在一起的合唱“亲爱的台北市民 塞车的台北市,塞车永远塞不停 大家团结一条心。”虽然是对于台湾人合作保卫的期许,同样也有一点讽刺的味道在里面,大家免着惊这里想要的效果也是类似的。 同样的,后面的歌词更明显地表达了罗大佑的这种疑虑: 黑轮腌肠豆花踏入大庙埕(芋圆腌肠豆花:指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闽台传统食品,通常当作祭品使用,比喻用尽各种手段争夺出名机会。) 亲像八仙过海来各展名声 今仔这个世界亲像当在变(今天这个世界看起来在变化) 爱靠台湾同胞做主来表现 信女善男认真生存喊救命 但是庙埕甘会替咱来收惊(但是庙宇真的会替咱们收惊吗?) 这里点题“大家免着惊”,给人的感觉却依然是讽刺,在这个浮躁的,不真切的生活当中怎么可能不“着惊”呢?同样的,这里对于台湾发展而带来的资本主义浓烈气质也有很强的疑虑,这真的就是最好的台湾吗? 与《queen road》一样,这首歌以一种很浓的忧虑心态结尾。  在前三首的彷徨与忧虑之后,《母亲》呈现除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气质,罗大佑身上的温情尽显于此。罗大佑在第一句描述母亲的面孔的时候,用的是“迷惑的脸”这几个字,这种作词意识非常令人称赞。在“迷惑的脸”之后,歌曲描绘母亲对于孩子的思念与爱:“寒冷的冬天怕你在夜里着凉,温暖的春天是你年幼的阳光”“绵延里跌跌撞撞谁的成长,是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你的身旁,无言的牵挂中想你在世间流浪,孤单的思念中盼你往归途遥望。”同时,这些内容又和对于母亲自己的描写作为了对照:“你如此端详的这张迷惑的脸,和那历经风雨和冰霜寂寞的眼\母亲的怀中有个蓝蓝的海洋,曾经你也有一个青春的脸庞,\寒冷的冬天依然有夜深寒凉,春天的温暖只因你年幼的阳光。”母亲的形象在作为人和作为母亲之间来回切换,儿时母亲的印象与成人候对于母亲的印象交融在一起。这是一个逐渐认清但是情感却愈来愈深的过程。因此,“寂寞的眼,迷惑的脸”让在母亲的爱之下成长的我们看到了母亲作为人的艰难与困惑寂寞。这是人的孤独的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真情,与不计较复出的爱。 这样的母题在罗大佑的作品里多有体现,在《家》当中,尽管与家庭之间有众多不和,但到最后依然是真情战胜了一切。“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在《思念》当中,难得的爱情让罗大佑“别了我年少的寂寞烦恼与过眼云烟”而对于母亲的描写,也正是对于台湾一代代艰难生长携手前进真情相连的赞美。  《青春舞曲2000》是罗大佑作曲技法最多变,情绪最复杂的一首歌曲。历史的错综复杂与人情冷暖交织在一起,既是台湾动迁的血泪艰辛的表现,也是对台湾人情淡漠和利益至上社会现象的谴责。与王洛宾改编民谣的结合更有人生易老,青春逝去的伤感。其实所谓青春舞曲,不如说是对于青春的感伤。青春在逝去也代表着感受力与激情的丧失,罗大佑这种主题也有不少表达:比如在粤语版的《青春舞曲2000》当中 唱到:“高速的游戏令人老化但仍旧活着。”比如在《未来的主人翁》里面的“电脑儿童”。最后以“大风大浪拢是同款咱的命运。”结尾,命运的多变和民族的凄风苦雨尽显于此。 《吟》里面,罗大佑Cosplay了一把民间老艺人,看似唱了什么其实压根没有清晰的发音。不过罗大佑其实给这首歌写了词,很推荐仔细看一下。结尾重复着“别让你的光辉沉寂”,是指台湾,更是指生活的着每个人。 原乡2用一首歌写出了台湾简史记,与《青春舞曲2000》的主题类似,但是它的结尾却转向了对于台湾的祝福与信念: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困难之后,台湾人民必然会发展出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之后的《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则几乎没有任何阴霾,有的只是人间的真情与温情,在听完前面的那么多矛盾与复杂之后,这里的感情表达的真挚就更让人感动。 《牵成阮的爱》我认为是本专辑当中最完美的一首歌,它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丝毫不亚于《似是故人来》。凤飞飞优美,深情的唱腔之下用深情表达着人生的曲折无情,“有人孤单有人幸福命运天注定,人生宛然云海烟雾忙忙无路行”所体现出来的作词技法绝不亚于林夕,与似是故人来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孤独感情的表达没有似是故人来身上的“现代性”,依然有着整张专辑当中的乡土气质,“抬头向月娘 照着阮心声 只有伊知影。”这句是这部作品最区分于似是故人来的一句词。 其实对于命运的接受与不服输一直是罗大佑创作的主题,接受是指在当下的生命当中发现美与爱。不服输是在最难得境况下也要“活下去”的精神。在《家》当中改编的《青蚵嫂》中唱:“命运好歹是无计较,那是打拼喂是会出头。”,在后期作品《倒影》里面唱:“来吧来吧,只因为习惯了自己,总要继续活下去,走吧走吧,只为了矛盾的自己,难道要后悔莫及。”就体现了罗大佑的这主题。而在《牵成阮的爱》这里,这样关于命运的表达则最浪漫,可爱,令人心悸。将自己的心坦诚的露给月亮,“月娘”在这里是对于月亮的拟人化的一种称呼,在永恒的月亮面前,有限而无常的生命也有一种寄托,有一种安慰。这里实在是唱的太浪漫,太可爱。而罗大佑总是能在传统之中挖掘到抛弃封建,找出最共通,美好的感情。同时他身上的传统气质又往往让罗大佑的歌曲当中充满了“信念感”,他不会像崔健一样,听着崔健的歌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是没有根基的,孤独的一代。而罗大佑不一样,即使世上充满了离别与作为凡人的生老病死,他也总能写出其中人的力量,这是源自于成长与体验所带来的东西。我觉得能带给罗大佑歌曲这种气质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人格上的坚毅和固执,虽然有时候甚至会显得刻薄。另一方面是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是对于文化现象的研究,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经历,人的生活,这些东西让罗大佑的歌曲当中充满力量而没有现代性。相比原乡,皇后大道东缺的就是这种文化上的东西,因此后者的现代性也就显得更强。而在《首都》当中,罗大佑虽然看出了大陆与台湾共通的那些历史苦难与时代变迁,但是却对这里的文化没有真切体验,各种革命性词汇的化用与戏用,口号般没有力量的期望与祝福都说明了对于这片土地(大陆)缺乏理解而文化功利性过重的弊病。  《赤子》与《动乱》曲风相差甚远而主题类似,《赤子》里面唱到:“或许每颗心都有个难落土的根,埋藏着那不见影的原始的童贞。”《动乱》里面唱到:“啊!如此的动乱导向何方,为何每个人内心难以度量”《动乱》里有对于人格,尊严的强烈呼声与渴求,然而现实却是“难以度量的人心”“变个不停的荒唐天气”“流浪的心情”,而在《赤子》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相离,委曲求全,适合与不适合被林夕巧妙地用一句:“相亲难相爱,仍然一代接一代,拥抱着陌生的未来。”总结起来,写的很好,也确实很林夕。这两首歌的共通的主题就是,一面是充满矛盾的现实,充满不顺的人生。然而另一面,又必须将这不顺的人生一切咬牙给吞下去,并不相衬的人与人也要携手走下去。 最后一曲《长征》整张专辑的总结,充满了对于世界的质问然而同时又是专辑当中激情最强的一首。从“一丝丝希望一丝坚持,一点点光明嘛着欢喜,长征的心情如何煞去,爱靠着甚人挽回春天。”开始,合唱团的合唱让这首歌所蕴含的激情,力量全部爆发了出来,整张专辑就结束在这样然而又宏伟,激情的对于未来的信念的情绪当中。 最后再谈一下罗大佑的本土创作意识与他的理念,罗大佑与林生祥不同,他并非是下沉于乡土的创作者。李皖将罗大佑称为“时代歌手”,因为他所记录的是他所生活的那个逝去的时代。将进酒里面怀念逝去的光阴,现象七十二变里充满对于世界的繁杂现象的不理解。我所不能了解的事里面将自己心情赤裸裸地剥开,想要归宿然而却不得。这是罗大佑的一面,然而他更重要的一面是坚强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让生活本身成为得以支撑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当罗大佑写台湾的时候,无论是《家》,还是《原乡》,还是后来的《宝岛咸酸甜》,他都不是去直接去写那种很重的泥土气息的内容。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爱情,成长,与经历。而《原乡》我觉得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作品,十二部内容丰富的单曲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台湾生态。《火车》里面的因为理乡渴望出走而又无家可归的矛盾,《母亲》里面流淌的岁月与深情,《青春舞曲2000》《原乡2》当中的动迁与血泪。《牵成阮的爱》之中女性所唱出来浪漫,可爱与悲伤。《赤子》里面的对于自我的追寻。《大家免着惊》里面的戏谑和怀疑。怀疑《长征》《动乱》里面对于自我,尊严,自由,理想的追求。这些错综复杂的现象共同构成了台湾,家乡存在的意义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生命短暂的生活着的人。动乱,血泪,错综复杂的历史是我们的过去。而尊严,自由,爱情,归宿是我们穷其一生追求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