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的童年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1962)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爱德华·阿巴洛夫
编剧: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米哈伊尔·帕帕瓦 / 弗拉基米尔·博戈莫诺夫
主演: 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 / 瓦连京·祖布科夫 / 叶甫盖尼·扎里科夫 / 斯捷潘·克雷洛夫 / 尼古拉·格林科 / 季米特里·米柳坚科 / 瓦连京娜·玛利亚维娜 / 伊尔玛·拉乌什 /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 伊万·萨夫金 / 弗拉基米尔·马连科夫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2-04-06(苏联)
片长: 95分钟
又名: 伊凡的少年时代(台) / 伊凡的童年 / 伊凡的童年时代 / Ivanovo detstvo / Ivan's Childhood
IMDb: tt0056111
编剧: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米哈伊尔·帕帕瓦 / 弗拉基米尔·博戈莫诺夫
主演: 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 / 瓦连京·祖布科夫 / 叶甫盖尼·扎里科夫 / 斯捷潘·克雷洛夫 / 尼古拉·格林科 / 季米特里·米柳坚科 / 瓦连京娜·玛利亚维娜 / 伊尔玛·拉乌什 /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 伊万·萨夫金 / 弗拉基米尔·马连科夫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2-04-06(苏联)
片长: 95分钟
又名: 伊凡的少年时代(台) / 伊凡的童年 / 伊凡的童年时代 / Ivanovo detstvo / Ivan's Childhood
IMDb: tt0056111
伊万的童年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伊万的童年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77 条 )
萨特谈《伊万的童年》
萨特谈《伊万的童年》 作者:萨特 文章来源:文学 点击数:297 更新时间:2006-11-1 背景:1962年,塔科夫斯基的处女作《伊万的童年》在威尼斯获得了金狮奖,并引发了评论界的争论。当时正旅居意大利的萨特,给《团结报》的编辑阿利卡特写了这封信,并谈了他...
(展开)
对时光的雕刻——《伊万的童年》视觉分析
对时光的雕刻——《伊万的童年》视觉分析 转自��祠胡同 一百多年前,电影“降生”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当众多的“工人”开始在人们的眼前行走,疾驶的“火车”呼啸而来的时候,人类几千年以来意欲挽留时光的梦想实现了,这是个绝不逊于渴望飞翔的梦想。从此,电影记录下了这一...
(展开)
论它的走资性和现代性
1 1962年首部长片《伊万的童年》,影会Goskino书记批评它走资,我们现在说它是诗意电影。但是诗意在什么地方呢?走资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不还原一个历史语境,我觉得是说不清这事的。甚至从我20多年前第一次看这个影片,我是很喜欢的,而现在,只觉得其经过部分过于曲折反复,...
(展开)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为什么里面有越轴? | 来自险处不须看 | 1 回应 | 2024-09-30 19:16:33 |
里面唯一一个女角色有何用意 | 来自RunLen | 16 回应 | 2024-09-24 20:20:44 |
俄罗斯电影学院事怎么培养出这样的神仙的? | 来自神经的死胖子酱 | 2 回应 | 2024-08-29 00:46:14 |
?小组件怎么回事? | 来自失控的茄子包 | 5 回应 | 2024-08-05 22:45:00 |
为什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里总是能听到滴水声 | 来自万物可达鸭 | 3 回应 | 2024-03-06 07:36:04 |
关于《伊万的童年》的问题 · · · · · · ( 全部3个 )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 哔哩哔哩 免费观看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上)9.7-8.6分 (影志)
- 【豆瓣五星电影集中营】(1/3) (影志)
- 电影学院本科生必看100部 (志国)
- 电影中的美少年 (海棠一生)
- |五颗星经典系列|电影| (蜜蜂)
订阅伊万的童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伊万的童年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5627 条 )
1397 有用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看过 2009-03-10 18:25:55
1.战争本就是不属于儿童的事情,可是我们缺少了悲悯与思考,变成了《鸡毛信》《小兵张嘎》般的荷尔蒙增多的慷慨激昂的斗鬼大戏,从反战片成为了宣传片。2.即便在当时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影片被评为反战片也是负面的评价,老塔原本是把伊万塑造为《罪与罚》中的主人公,然而表现出来的反战情绪过于强烈。3.伊万死亡场景的展示,声音属于过去,画面却是当下,声音和时空分离,再加入老塔对伊万的美好愿望就显得更加残酷悲伤。
685 有用 柴斯卡 看过 2013-01-18 15:06:11
这是人28岁拍的 而我连个论文都不会写 哭天抢地 5555555
185 有用 艾小柯 看过 2012-03-16 20:44:37
我不喜欢伊万这个充满仇恨的少年形象,但他的梦境却让他还原为一个单纯的孩子,立体的人。客观与主观镜头间的跳跃转换极有回味。场景间的切换手法近乎舞台剧,意念抒发为主,情节行进为辅。视觉效果极突出,诗的语言,诗的影像。
342 有用 大头绿豆 看过 2006-03-15 22:11:40
炉子和烟囱永远不会被烧毁。摇曳的白桦树林很美。不是侦察员时候的伊万童年很美,伊万的妈妈很美(2006)。银幕上的人们在爱着他们的爱人、战友,恨着他们的敌人,做着他们神圣的事业,一切就那样发生了。如此质朴的电影。(2013)
255 有用 芦哲峰 看过 2011-04-21 11:17:37
电影里最美的镜头,都出自那个时代的苏联导演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