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 of Wild Horses
(注:Cappadocia在土耳其语中意为“land of wild horses”/野马之地)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冬日奇诡荒芜地景。自伊斯坦布尔归来管理家庭旅馆及附近地产的退休演员与专栏作家Aydin,与年轻貌美、专心慈善事业的妻子Nihal及新近离婚、思考多于行动的妹妹Necla,展开复杂关系与激烈论辩。与贫穷租户一家的矛盾穿插其间。于是,关于乡村与都市、底层劳动阶层与知识分子、伊斯兰教与世俗化、道德与伪善、知与行……层层矛盾,在土耳其导演锡兰(Nuri Bilge Ceylan)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冬眠》(Winter Sleep, 196分钟,2014) 中被深入探究,动人心魄。
锡兰静照摄影师出身,电影一贯注重影像风格(包括前作《小亚细亚往事》【2011】),此次更强调文学与戏剧性,深掘人物内心复杂性,长段极具深度与张力对白。剧作为导演与妻子Ebru历时六载完成,关于人物、情节、对白,两人分头写作,然后探讨、磨合,都有令彼此惊讶的创作瞬间。影片向契诃夫致敬,因深受其短篇小说《妻子》(1892)影响。锡兰说自己有“俄罗斯之魂”,痴迷俄国文学与电影,除了契诃夫,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塔可夫斯基。后者的《镜子》(1975),他看了不下二十遍。
男主角“Aydin”土耳其语中意为“开明知识分子”,略有反讽意味。他自命小王国中的君主,倨傲,犬儒,自我中心,不近人情地批评一切,对身边苦难冷酷无情,但口中、笔下都在说教“诚实”、“良知”,因而有很多知识渊博、生活优裕的知识分子不自知的伪善,用Nihal的话说,总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只为显示道德优越感的人,最可怀疑(时而自恋时而自省的矛盾态度贯穿影片始终,也是编导者作为知识阶层的内省)。他有不甚成功的数十年演员生涯,大约因生活中都在表演——他也不时引用莎士比亚,命名自己的旅馆“奥赛罗”。众叛亲离的痛苦,令他内省,观照其他生命:在父母墓前垂泪,放走买来的野马,发现死去的狐狸躺在雪里,打猎打死一只灰兔……他说:自然界中都没有公平正义,何况人类社会?
荒凉冬日的沉寂冷峻,一些激烈的暗流涌动,被删减的场景中,Necla说:我们住在这里,像冬眠。室外镜头多固定远景与全景,大量室内对话场景以空间暗示人物彼此的疏离:Aydin与Necla的激烈论辩,他始终背对着她;与Nihal的争吵,两人在房间两个遥远角落,虚幻的镜中影像作为媒介。片中有三次,Aydin偷偷窥探妻子的房间,内里情形被窗玻璃的反光弄得斑驳。片中多次嘲讽“肥皂剧”,而影片结尾几乎在向“肥皂剧”转向,但处理得含混暧昧,可读解为Aydin为自己心安而做的表演。锡兰将剪辑视为重要写作过程,“音桥”(以声音连结两个或许不相关的场景)被多次使用。极简的钢琴配乐,来自舒伯特第20号钢琴奏鸣曲(舒伯特也作过声乐套曲《冬之旅》【winter journey】)。
《冬眠》探讨人的复杂性及彼此沟通的艰难。锡兰说���试图理解人的灵魂是他拍电影的动力,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探讨情感与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也令观者有共鸣。他说:“在每种文化中都有某类人,面对生活有同样的疑问……这些人形成另一个国家。通过电影,你找到你的灵魂旅伴,他们与你是同一国的。” 台湾新浪潮导演杨德昌说过类似的话,《冬眠》中夫妻对话段落,也令人想起《恐怖分子》中类似场景。中产阶级思考者的精神困境。不无希望,但足够悲观。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冬日奇诡荒芜地景。自伊斯坦布尔归来管理家庭旅馆及附近地产的退休演员与专栏作家Aydin,与年轻貌美、专心慈善事业的妻子Nihal及新近离婚、思考多于行动的妹妹Necla,展开复杂关系与激烈论辩。与贫穷租户一家的矛盾穿插其间。于是,关于乡村与都市、底层劳动阶层与知识分子、伊斯兰教与世俗化、道德与伪善、知与行……层层矛盾,在土耳其导演锡兰(Nuri Bilge Ceylan)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冬眠》(Winter Sleep, 196分钟,2014) 中被深入探究,动人心魄。
锡兰静照摄影师出身,电影一贯注重影像风格(包括前作《小亚细亚往事》【2011】),此次更强调文学与戏剧性,深掘人物内心复杂性,长段极具深度与张力对白。剧作为导演与妻子Ebru历时六载完成,关于人物、情节、对白,两人分头写作,然后探讨、磨合,都有令彼此惊讶的创作瞬间。影片向契诃夫致敬,因深受其短篇小说《妻子》(1892)影响。锡兰说自己有“俄罗斯之魂”,痴迷俄国文学与电影,除了契诃夫,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塔可夫斯基。后者的《镜子》(1975),他看了不下二十遍。
男主角“Aydin”土耳其语中意为“开明知识分子”,略有反讽意味。他自命小王国中的君主,倨傲,犬儒,自我中心,不近人情地批评一切,对身边苦难冷酷无情,但口中、笔下都在说教“诚实”、“良知”,因而有很多知识渊博、生活优裕的知识分子不自知的伪善,用Nihal的话说,总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只为显示道德优越感的人,最可怀疑(时而自恋时而自省的矛盾态度贯穿影片始终,也是编导者作为知识阶层的内省)。他有不甚成功的数十年演员生涯,大约因生活中都在表演——他也不时引用莎士比亚,命名自己的旅馆“奥赛罗”。众叛亲离的痛苦,令他内省,观照其他生命:在父母墓前垂泪,放走买来的野马,发现死去的狐狸躺在雪里,打猎打死一只灰兔……他说:自然界中都没有公平正义,何况人类社会?
荒凉冬日的沉寂冷峻,一些激烈的暗流涌动,被删减的场景中,Necla说:我们住在这里,像冬眠。室外镜头多固定远景与全景,大量室内对话场景以空间暗示人物彼此的疏离:Aydin与Necla的激烈论辩,他始终背对着她;与Nihal的争吵,两人在房间两个遥远角落,虚幻的镜中影像作为媒介。片中有三次,Aydin偷偷窥探妻子的房间,内里情形被窗玻璃的反光弄得斑驳。片中多次嘲讽“肥皂剧”,而影片结尾几乎在向“肥皂剧”转向,但处理得含混暧昧,可读解为Aydin为自己心安而做的表演。锡兰将剪辑视为重要写作过程,“音桥”(以声音连结两个或许不相关的场景)被多次使用。极简的钢琴配乐,来自舒伯特第20号钢琴奏鸣曲(舒伯特也作过声乐套曲《冬之旅》【winter journey】)。
《冬眠》探讨人的复杂性及彼此沟通的艰难。锡兰说���试图理解人的灵魂是他拍电影的动力,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探讨情感与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也令观者有共鸣。他说:“在每种文化中都有某类人,面对生活有同样的疑问……这些人形成另一个国家。通过电影,你找到你的灵魂旅伴,他们与你是同一国的。” 台湾新浪潮导演杨德昌说过类似的话,《冬眠》中夫妻对话段落,也令人想起《恐怖分子》中类似场景。中产阶级思考者的精神困境。不无希望,但足够悲观。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