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请想一想当时认为必死无疑而选择了死亡的人们。
——赋予患者生存希望的放疗科医生
何为安乐死?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呢?……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我想把做最终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摘自本书作者结语
作者简介 · · · · · ·
宫下洋一
1976年出生于长野县。记者。18岁只身赴美,就读西弗吉尼亚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进入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研究生院,获国际学硕士学位、新闻学硕士学位。掌握法语、西班牙语、英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等多门语言。以法国和西班牙为阵地,在世界各地取材。代表作有《寻找卵子:探访世界不育、生殖医疗现场》(获小学馆非虚构文学大奖优秀奖)等。
目录 · · · · · ·
请告诉我您的职业/美好的离别/有日本患者吗?
带着丈夫的情书面对死亡
死亡的四个条件/最后一天
拜访EXIT
剩下的人生,还有16个小时
· · · · · · (更多)
请告诉我您的职业/美好的离别/有日本患者吗?
带着丈夫的情书面对死亡
死亡的四个条件/最后一天
拜访EXIT
剩下的人生,还有16个小时
无神论者/离别时分的玩笑/“来生再见”
第2章 我死的那天开个派对吧[荷兰]
合法化的历程/全部死因中4%为安乐死/意外相遇
安乐死意向者们的共同点
我是船长/派对开始了
老年痴呆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吗?
何为家庭的纽带?/痛苦无法测量
补章Ⅰ明明可以活着,却选择死亡的理由[瑞士]
“只是走下坡路而已”/“Thank You”
第3章 精神病患者可以安乐死的国家[比利时]
不可逾越的道德规范
追求完美的少女
戴着假面生活/无法断定为“抑郁症”/可以去死的欣慰
遗属的幸福会到来吗?
有所隐瞒?/“要享受人生哦”
安乐死是遏止力吗?
反对派的意见
第4章 选择“生”的女人与选择“死”的女人[美国]
《尊严死亡法》成立之前/“离您能选择死亡还早着呢”
在YouTube上宣布自愿死亡
与布列塔尼的约定/“再也不会放开你”/剩余生命6个月/
没有自杀意愿/感受到死期/“希望将来有一天他能成为父亲”
幸亏没有选择安乐死
拒绝治疗之时就是终末期/“4W”人群/ 与其说是病痛,不如说是恐惧在召唤死亡/医生的使命是什么?
第5章 是爱?还是自私?[西班牙]
天主教会的影响
成为《深海长眠》原型的男子
生存是“义务”吗?/明明连家人都算不上/出乎意料的答复
选择让12岁女儿死去吧的夫妇
“爱你至死不变”/酷刑开始了/与痛苦一起活下去
半年后的再会
补章Ⅱ 与普莱西柯的对话[瑞士]
22年的病榻生活/“不会失去爱”/医生的违法行为/ 询问桥田寿贺子的联系方式/对她的协助是错误的
第6章 被称为杀人医生的人们[日本]
违反刑法
日本首例“安乐死事件”
“不会再回来了”/小声的怒吼/胆怯的老母
消失的“教主大人”
病历卡传递的信息/从局外人的死到局内人的死/“冷静下来的话,就不会去做”
我干的事情是杀人吗?
为什么争到了最高法院?/遗属的证词
来自LIFE CIRCLE日本会员的电话
通往瑞士的门槛
接连不断的信息
结语
世界各国的安乐死动向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喜欢读"安乐死现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安乐死现场"的人也喜欢 · · · · · ·
安乐死现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1 条 )
> 更多书评 81篇
论坛 · · · · · ·
安乐死 | 来自转转 | 3 回应 | 2023-11-14 13:35:26 |
笑死,这本书某宝不太好买 | 来自Tevildo | 1 回应 | 2023-02-01 19:46: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聯經出版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小学館 (202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小学館 (2017)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小清新 (HHz)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购书单【1】 (波豆豆)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31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安乐死现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桃有黑眼圈🍑 2023-11-30 18:54:12 山西
我看完想要写书评,搜“安乐死”三个字什么都搜不到 “尊严死”也好,“协助自杀”也好,这件事都不能仅有逻辑和正统性来评判,比起“让对方活下去的私心”,是否尊重对方的愿望更为重要呢? 印象最深的就是多次自杀被救回求死不能的抑郁症女生,最后终于在康复医院里自杀成功了。愿她再无痛苦。
112 有用 YUANYUAN 2021-07-06 15:34:09
准确的安乐死法案,最早是在荷兰被认可,接着,扩散到了北欧圈。现在,美国的部分州,加拿大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相比起来,安乐死在亚洲圈依然是忌讳莫深的话题,为什么在这里无法展开安乐死的讨论呢,我很赞同鸟取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安藤泰至的观点——连讨论生与死、合宜医疗手段的土壤都没整顿好,讨论安乐死是本末倒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享有“尊严死”,但“安乐死”并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实现“尊严死”的途径,如果文化上... 准确的安乐死法案,最早是在荷兰被认可,接着,扩散到了北欧圈。现在,美国的部分州,加拿大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相比起来,安乐死在亚洲圈依然是忌讳莫深的话题,为什么在这里无法展开安乐死的讨论呢,我很赞同鸟取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安藤泰至的观点——连讨论生与死、合宜医疗手段的土壤都没整顿好,讨论安乐死是本末倒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享有“尊严死”,但“安乐死”并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实现“尊严死”的途径,如果文化上连讨论死亡和癌症都是禁忌,连讨论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都是模糊的话,是没有足够成熟的思考来承接“尊严死”的,可以说,这并非法律来规定或不规定就能决定的,应该成为每个人面对生命和疾病时该去思考的严肃问题。 (展开)
8 有用 Eva 2021-06-12 13:11:19
作者洋一的身份很有参考价值:他在欧美地区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他骨子里还是有着日本人相对保守的生死观和家庭观(认为人不单为自己活着,还为家庭和集体活着)。他在书中记录了瑞士、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最后在日本关于安乐死/协助自杀/尊严死的案例和事件。违和感一直横亘在他心中。他对患者决意生死一事存疑。欧美人认为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若到了符合条件(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治愈的可能),且人生没留遗憾,就... 作者洋一的身份很有参考价值:他在欧美地区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他骨子里还是有着日本人相对保守的生死观和家庭观(认为人不单为自己活着,还为家庭和集体活着)。他在书中记录了瑞士、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最后在日本关于安乐死/协助自杀/尊严死的案例和事件。违和感一直横亘在他心中。他对患者决意生死一事存疑。欧美人认为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若到了符合条件(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治愈的可能),且人生没留遗憾,就会考虑安乐死。他们有的还会在最后一刻约上亲友团聚,欢快舒坦地走完最后一程。留在世上挚爱的亲友也尊重他们的决定。而在日本,尊严死和协助自杀存在质疑的声音。“杀人医生”和保护组织的医院的出发点不一样导致人们未可接受患者主动要求离开人世。“人怎么活着”和“幸福的死法”尚无定论。推动安乐死立法仍举步维艰。 (展开)
1 有用 momo 2022-12-19 21:01:37 四川
一开始读是非常震撼的,毕竟在东亚这块儿,死亡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人们要像抑制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一样抑制对死亡的向往。带着已去的人的照片展示,一开始是真的不敢看,害怕看照片。我想这也是东亚文化带给我的思想,死亡是可怕的,连带着死去的人也是令人害怕的。就在这样一个看待死亡的土壤上,讨论安乐死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以及作者多少是缺乏同理心的,山中说的自己有时候会代入病人的情绪处境,为病人做出“最好的选择... 一开始读是非常震撼的,毕竟在东亚这块儿,死亡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人们要像抑制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一样抑制对死亡的向往。带着已去的人的照片展示,一开始是真的不敢看,害怕看照片。我想这也是东亚文化带给我的思想,死亡是可怕的,连带着死去的人也是令人害怕的。就在这样一个看待死亡的土壤上,讨论安乐死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以及作者多少是缺乏同理心的,山中说的自己有时候会代入病人的情绪处境,为病人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是作者不能,整本书都看得出来作者整个人是抽离在所有的故事之外的,他只是做了记录。以及“如果能够活下去,说不定也会很快乐,说不定也能等到特效药出现的那一天”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私不负责任的话。 (展开)
27 有用 当心马路骗子 2021-07-15 19:49:59
这段感想其实来自欧洲杯那张照片:埃里克森倒在球场上接受医生紧急救治的时候,丹麦队球员在他身边围成一圈挡住无孔不入(无贬义只是陈述事实)的摄像机相机的拍摄,以示对生命和隐私的尊重。 其实这本书也是一样的,作者在书里讲述了欧洲和日本对ALS多个案例,分析了讲究个体的欧洲文化(其实欧洲地域也造成了差异,比如瑞士,荷兰,西班牙)和“受困于”集体(公司,家庭等)的日本(东亚)文化对ALS的不同态度,看法,... 这段感想其实来自欧洲杯那张照片:埃里克森倒在球场上接受医生紧急救治的时候,丹麦队球员在他身边围成一圈挡住无孔不入(无贬义只是陈述事实)的摄像机相机的拍摄,以示对生命和隐私的尊重。 其实这本书也是一样的,作者在书里讲述了欧洲和日本对ALS多个案例,分析了讲究个体的欧洲文化(其实欧洲地域也造成了差异,比如瑞士,荷兰,西班牙)和“受困于”集体(公司,家庭等)的日本(东亚)文化对ALS的不同态度,看法,立法,具体的实施措施等。但归根结底,个人认为ALS还是一种对生命表示尊重的途径,因为至少是在现阶段,社会很难明确定义ALS是对是错,甚至根本就没法定义什么是ALS。所以一定程度上,这本书还是在讨论不同文化对生命的态度和认知,只不过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载体。 即使这样ALS在我国依然不可说,也是荒谬。 (展开)
1 有用 牛油果麻豆冰🥑 2024-11-02 21:01:50 上海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安乐死这一行为的理解和做法 确实安乐死目前还很难去定义
0 有用 Marisol 2024-10-31 17:39:21 北京
归根结底,这个议题在讨论的是死亡到底是个人的事还是集体和社会的事。在一个大多数人会把主动安乐死和协助自杀混为一谈的社会里,甚至都有点儿不配讨论这个话题。
0 有用 正夢 2024-10-31 00:01:27 河南
购入实体书。读之前和之后并没有想法上的变化,始终认同并向往安乐死
0 有用 希望 2024-10-27 14:54:09 浙江
别样的现场,在儒家文化圈下,人的命不单单是个体的,也是家庭甚至家族的。不过本书有意思的在于,作者并没有一味的鼓吹安乐死合法化,而是一个第三者旁观的视角。可见法律的变迁与文化接受度息息相关。
0 有用 小椅子么么哒 2024-10-26 12:35:19 北京
话题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但是这个书写的确实挺一般的,很多应该客观描述的地方放入了太多作者的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