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席勒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Friedrich Schiller
译者: 范大灿 等
出版年: 2015-1
页数: 594
定价: 5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学术
ISBN: 9787108050786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Friedrich Schiller
译者: 范大灿 等
出版年: 2015-1
页数: 594
定价: 5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学术
ISBN: 9787108050786
内容简介 · · · · · ·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首先是一位剧作家,早期作品《强盗》、《阴谋与爱情》和晚期作品《华伦斯坦》都是德国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其次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和叙事谣曲一直被人们传诵,《欢乐颂》更因贝多芬将之作为《第九交响乐》的合唱词而享誉 世界。同时也是一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自成一体,影响深远;美学著作则是美学领域的经典。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席勒和歌德的友谊。从1795年到1805年,席勒和歌德结成友谊同 盟,由此创造了德国的古典文学,将德国文学推向高峰。
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范大灿,1934年出生,山西祁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编写五卷本《德国文学史》(主编),并撰写了其中的第二卷。该书201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除此之外,发表过有关德语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论文数十篇,以及译著《歌德论文学艺术》、《卢卡奇论德国文学》等。
目录 · · · · · ·
代译序 理想主义美学家席勒
卡里亚斯,或论美
译者导读
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附件 艺术美
论秀美与尊严
译者导读
论秀美与尊严
审美教育书简
中译本序言
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
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十六封信
第十七封信
第十八封信
第十九封信
第二十封信
第二十一封信
第二十二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四封信
第二十五封信
第二十六封信
第二十七封信
论崇高
人的目标是自由
获得自由的两种方式
美与崇高
崇高的内涵
崇高的作用
感受崇高的能力
量的崇高
自然中以及道德世界中的混乱
可怕的和破坏性的自然
崇高对审美教育的意义
论质朴的和多情的文学范大灿译注
译者导读
一 论质朴
二 多情作家
讽刺文学
悲情文学
牧歌
论质朴的和爹情的文学结束语
附录 论毕尔格的诗
译者导读
论毕尔格的诗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卡里亚斯,或论美
译者导读
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附件 艺术美
论秀美与尊严
译者导读
论秀美与尊严
审美教育书简
中译本序言
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
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十六封信
第十七封信
第十八封信
第十九封信
第二十封信
第二十一封信
第二十二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四封信
第二十五封信
第二十六封信
第二十七封信
论崇高
人的目标是自由
获得自由的两种方式
美与崇高
崇高的内涵
崇高的作用
感受崇高的能力
量的崇高
自然中以及道德世界中的混乱
可怕的和破坏性的自然
崇高对审美教育的意义
论质朴的和多情的文学范大灿译注
译者导读
一 论质朴
二 多情作家
讽刺文学
悲情文学
牧歌
论质朴的和爹情的文学结束语
附录 论毕尔格的诗
译者导读
论毕尔格的诗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在现代这场戏里画出的是些什么样的形象!不是粗野,就是懒散,这是人类堕落的两个极端,而这两者却汇集在同一个时代里!”18世纪末,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致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信中如是写道,在其后的信中,他又陆续阐发自己对审美教育的见地,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审美...
(展开)
【转】哈贝马斯: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
编者按:本文收入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52-58页。 席勒从1793年夏天开始写作《审美教育书简》,并于1795年把它发表在《季节女神》(Horen )上。这些书简成为了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
(展开)
《美育书简》《审美教育书��》导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封信:研究美和艺术的方法 席勒通过书信的形式探讨美和艺术,并申明他对美和艺术的研究是基于康德学说的原则,此外表达了他对启蒙运动的观点。 “对于康德体系实践部分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些概念,……这种道德本能正是贤明的自然作为保获者在人据欧明晰的洞察力以前所赋予人... (展开)《审美教育书简》终极贴心入门导读
1.美是要在自然对人的先天局限中先完成统一,就是说①承认物质,否则人无以立;②追求美,否则人将溺于物质中,被广大的自然拖行。要“美”来强力统一两种人的天性:懒散的堕落&粗野的冲动。 2. 而在27封信之外,另附《论崇高》。就是点明即使一切顺利,人们追求美而又能...
(展开)
> 更多书评 4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9.1分 374人读过
-
Dover Publications (2004)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8.6分 62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7分 15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学术 2011—2018】 (三联学术)
- 美学与艺术哲学(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剧旁)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2015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4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席勒经典美学文论(注释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aisan4you 2021-12-25 21:22:07
游戏冲动究竟是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综合,还是两者的过渡?席勒的“哲思”,本质上说就是他在他自己都不甚理解的大概念中体验眩晕感,并将这些眩晕误解为诗意的心境。这书再一次地证明,诗人写哲学从来都是灾难。
14 有用 非文 2018-10-26 00:45:24
感谢苗老师和范先生让我在此时没有错过席勒。翻译流丽,注释明了,这才呈现出一个如此深情而尖刻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相反,你应当做到的是,你自己即使在污泥浊水中也要干干净净、在奴役之中也要自由地、在变化无常的情况下也要毫不动摇地、在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也要合法地行动。”“你要让大自然像迷人的田园风光一样围绕着你,你在其中总能找到自己,摆脱人为造成的迷惘。在这过程中你获得了奔跑的勇气和新的信心,在你心中重新点... 感谢苗老师和范先生让我在此时没有错过席勒。翻译流丽,注释明了,这才呈现出一个如此深情而尖刻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相反,你应当做到的是,你自己即使在污泥浊水中也要干干净净、在奴役之中也要自由地、在变化无常的情况下也要毫不动摇地、在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也要合法地行动。”“你要让大自然像迷人的田园风光一样围绕着你,你在其中总能找到自己,摆脱人为造成的迷惘。在这过程中你获得了奔跑的勇气和新的信心,在你心中重新点燃起在生活的风暴中很容易熄灭的理想的火焰。”这篇《论质朴》让我无数次地想到陶公。 “因此,我们看到,时代的精神就是徘徊于乖戾与粗野、不自然与纯自然、迷信与道德的无信仰之间;暂时还能抑制这种精神的,仅仅是坏事之间的平衡。”我们现在的时代性格和当年的德国还有什么区别吗? (展开)
2 有用 非虛構 2023-03-13 14:38:29 北京
席勒認為,悲劇之悲不是現實生活中有強迫壓力的悲,而是以悲來反襯道德。觀眾是自由人,以自由的心懷欣賞著由悲通達道德的藝術力量,並由此獲得審美快感。 這就是悲劇能夠產生審美快感的基本原因。1、悲劇中明明是好人在受難,好心無好報,人們為什麼還會產生欣賞的快感?「我們看見這番景象,體驗到道德法則的精神威力,這種體驗是極其崇高的。由此產生的快感,遠遠超過我們在自然世界里見到同樣的事」;2、好人不僅受難,而且... 席勒認為,悲劇之悲不是現實生活中有強迫壓力的悲,而是以悲來反襯道德。觀眾是自由人,以自由的心懷欣賞著由悲通達道德的藝術力量,並由此獲得審美快感。 這就是悲劇能夠產生審美快感的基本原因。1、悲劇中明明是好人在受難,好心無好報,人們為什麼還會產生欣賞的快感?「我們看見這番景象,體驗到道德法則的精神威力,這種體驗是極其崇高的。由此產生的快感,遠遠超過我們在自然世界里見到同樣的事」;2、好人不僅受難,而且甘願走向毀滅,這為什麼還能產生快感?「犧牲生命總是違反常理的,但是由於道德的意圖而犧牲性命,卻是高度合情合理的舉動,因為生命並非為了自己才顯得重要。在劇場中領受這個高度,就產生快感」;3、犯罪者的追悔莫及,也能讓觀眾產生快感。「犯罪者的自責自罰與好人的自赴犧牲在激發人們對道德法則的敬意上是一樣的。」 (展开)
0 有用 3600464 2021-12-02 14:54:00
文青时代的“转向”是我力图关注的,他孤独地离开炽热的狂飙运动,去往无人光临的远疆,承受危崖的重压。众人熙熙的时代精神(Zeitgeist),这个词很好,但又不好。Schiller 愿意以肉体凡躯去超越它就已经很令人感动了。Storm and Stress……青芽有暗影 惟愿知缘由
0 有用 goodluckrosy 2023-11-16 23:16:34 福建
补
0 有用 息羽听经 2024-09-07 18:51:11 陕西
能说字字珠玑吗 在很多问题上相逢,如此契合
0 有用 舸舰迷津 2023-11-19 22:01:23 上海
借阅新图书馆的第一本书,内容对我来说有些许抽象和吃力了惹。
0 有用 goodluckrosy 2023-11-16 23:16:34 福建
补
0 有用 乙左左 2023-06-29 11:37:50 福建
常读常新的一本。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对美学进行进一步讨论,将美与自由联结,他说,美不是别的,就是现象中的自由,如何将这种自由表现出来,靠的就是“技艺”。讨论物质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关系,后者才是实现自由的根本,人的天性中存在一种通往道德天禀的审美倾向,席勒对天才推崇备至,甚至认为天才具有美感和崇高感。质朴作家和多情作家的对比很有趣,当谈到作家达到某种思想高度就必须脱离现实,但这种寻找纯粹形式的过程可能... 常读常新的一本。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对美学进行进一步讨论,将美与自由联结,他说,美不是别的,就是现象中的自由,如何将这种自由表现出来,靠的就是“技艺”。讨论物质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关系,后者才是实现自由的根本,人的天性中存在一种通往道德天禀的审美倾向,席勒对天才推崇备至,甚至认为天才具有美感和崇高感。质朴作家和多情作家的对比很有趣,当谈到作家达到某种思想高度就必须脱离现实,但这种寻找纯粹形式的过程可能会失去所有内容,使得造就智者的条件生产出了空想家,理想中的智者应该是被各种事件的洪流所裹挟但并没有被它吞没。不仅是艺术家,我们都要面对这样的状况,即如何在生活之中把受到的限制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保有理想而不是空想。另,导读的部分加分。 (展开)
0 有用 晒太阳的MO酱 2023-04-12 20:16:23 上海
书很好 部分着实难懂 适合有一定美学基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