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到出版社赠书,今晚看完,眼泪静静流过几回。
“给予才是活着。来一趟,我希望被记住。”
去年快手术时,我以为自己即将面临巨大的痛苦,想到了死亡,很多晚上的不安与思考后,总结出了这两句话。
这些话其实以前早就听过,一直觉得是鸡汤,直到二十多年后,我才发现对我来说,这两句话很合适,很重要。(后来手术也很成功,其实也不是大手术,是我第一次面对,所以过度担心。但事实证明,这两句话改变了我很多。) 没想到书里,莫里老人得出的,也是这样的结论。当然,他还有很多���于结婚关于美好的一天的结论,这些都是他在最后事情领悟的,我还并不能感同身受。 起初觉得是流水账,看得很快。今晚工作结束随便翻翻,看完了。意外的是,看到最后几回,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这种莫名的情感仿佛就像你关注的一个电台永远不会再更新了,故事到这,我为的是一个人逝去的流泪。生命太过脆弱,在一两页后,一个生命默默地离开了。这种悄悄的告别,让人难以承受。 于是我又想了很多,想起自己过世的亲人,想起未来父母年老的时候,于是我流泪了。
还想起自己。 因为高度相同的想法,为了避免遗忘,为了给予,我一直在书写。
我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实际上我也知道老师的百味辛酸苦楚),我也还在书写,现在在出版社偶尔负责笔译。 笔译的价格不高,但是当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时,我感觉我活着,我在为不曾谋面的人提供他们希望知道的知识,这是我能给予的。当我为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我知道我活着。当我倾听朋友心事时,我知道我活着。 我在给予他人一些东西,而我也期待她们能够记住我。
莫里说,“生命会结束。但情感的羁绊不会。”而这就是我所期待的。
高中时期看过的一本书了,当时也深受触动,但对死亡没有很特别的感受。看了你的书评,加上一些新的人生经历,突然想再看一遍。
谢谢你的评价。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朋友连续发的朋友圈记录,偶尔翻翻可以让自己去思考如何自处,如何面对死亡。看完这本书有一个感慨就是,其实人在书出版前已经离世,但我跟着书却像见证了一个人的离别,莫里其实早已不在,却似乎还在书里等着读者。
以前读时,觉得莫里老人像一个老朋友,记忆里最深刻的一个词是和解。当时懵懵懂懂,如今觉得和解该是一辈子要学习和经历的事。很开心能看见你的书评,正是时候。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