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之下,其实难测
19.05.10更新:这本书最终只有不到七分???由衷怀疑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可我是真的喜欢这个故事。
当真相无能为力,只剩鬼神来渡众生。
太长不看版:
《海面之下》故事性强,悬疑氛围合格,逻辑自洽且内涵深刻。
挺好看的,希望它立刻拍成电影。
海面之下,其实难测:
读完整本书最后一个字,立刻想要从头再来。
很久没有一个故事,让我有这样的好奇心与热情。
去从头细数作者微小的伏笔与被我忽视的铺垫。
果然在人物塑造上,正是有如此多正面、侧面的有用描写,
才能让结局反转得合乎情理。
人设立得住,冲击感愈发真实。
作者一边使坏把真相带离远方,
一边竭尽所能地暗示我们把线索串联起来。
我一往无前的走向了偏离真相的路,
以至于被结局下了一个大跳,却忍不住称赞。
海面之下,污秽与纯洁并生:
二十年后,
我接到了一个“关于你”的电话。
你哥哥说,
你裹藏在运动鞋里得以保存的残肢浮出了海面。
经过漫长岁月,
此刻,你终于能被算作是“死去了”。
那一天,二十一岁的你突然从码头上消失,
我几乎是故意要把你和故乡萨默赛特忘记。
和你的哥哥、和你我的同学们,和很多、很多人一样,
说服自己你只是逃走了,
你大约是躲在哪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故事的开头即是结局,布里斯托尔湾环抱萨默赛特,阴冷的咸湿感渗透了故事后续的每一个字。
故事用双线展开。
一条线是让读者代入感极深的、第一视角的“我”,一条则是代表亡者发声的日记。
弗兰奇的叙述与索菲的生前文字彼此穿插交代,
二十年前悄然发生在幽闭恐怖的海滨小镇萨摩赛特的丑恶秘密,
从海面之下被吞吐出来。
主体故事,从索菲哥哥坚持相信妹妹死因蹊跷,因而邀请她的挚友弗兰奇回乡调查开始。
随着弗兰奇的前来,一桩被她和索菲埋葬起来的命案悄然浮出。
索菲的旧情人、曾骚扰索菲的男人、和索菲交好却厌恶弗兰奇的女同学……不约而同出现在了镇上,这一切肯定不是巧合,是冥冥之中另有诡谲。
整个镇上的人,仿佛都因为某些原因,既熟知,又对弗兰奇恶意满满。
一切不仅于此,并开始失控。
从弗兰奇下榻酒店的那天起,怪象从生:
反复流产不能生育的弗兰奇,被楼下夜半频起的婴啼折磨得昏天黑地,却意外发现屋中只住了一位老人。
与其同时,自动吐字的打印机、来去无影的暗手、不留痕迹的恐吓信、阴阳怪气的本地人……将无神论者弗兰奇,逼向疯狂的边缘。
弗兰奇甚至开始怀疑母亲的精神分裂,要在她的身上重现。
而她下榻的房间,一眼就能看到索菲死亡之地。
她,一次又一��,在内心最兵荒马乱的时刻,突然见到了“索菲”。
如二十年前一样年轻美丽的,
死掉了的 索菲。
足够黑暗,戳破了才能找到光:
初见这个故事,它讲述谋杀与死亡。
后来觉得,它是在探讨救赎和原谅,否则整个故事如此多关键人物将毫无价值。
它在诉说一群人和一群人的对抗,一群人对一群人的原谅,
一群人让一群人自我救赎,一群人终要被一群人埋葬。
人最绝望的时刻莫过于当真相无能为力,
那就只剩鬼神来渡众生。
坏人太多了,可惜亡灵不够用。
还好不论正义披着什么皮囊出现,
它出现了,就是极好的。
让你觉得总是有一些光,没有刻死在碑文和坟头上。
其他:
顺便提一下作者Claire Douglas,一度以为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的妻子(也是联想得太远了…同名而已)。
Claire Douglas在成为畅销书作家前,写了整整十五年的新闻稿。
……瑟瑟发抖……
记者写起故事,字字见血、威力十足。除了《海面之下》,亚马逊上,她的同类型作品还有好几部,比如一举成名作《the sisters》,不过似乎都还未被翻译引进国内。
希望这本书卖得好一些,出版社赶紧把她的其他书消化了吧。
最后赞一下书的封面。中国的引进小说中,有太多的封面是:2/3的海报+1/3的留白,2句浮夸的评价,3-5位项目经理刷脸来的名人推荐。
明明是掷地金石声的好书,却被偷懒套上了蕾丝装,让人很遗憾。
《海面之下》的黑白手绘封面,是从内容出发去成全了一本书的门面。美得不够大众,却是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