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能看见,你看见了什么
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11.16-2010.6.18),曾凭借《失明症漫记》(又名《盲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今面世的中译本《复明症漫记》(以下简称《复明症》)被坊间称为前者的姊妹篇。
阅读《复明症》的过程是一个奇特的体验之旅。萨拉马戈惯于使用长句,通篇的文字除了逗号和句号外,找不到其他标点(中文译作在人物对话的间隔使用了分号,作为对原文首字母大写的变通——难为译者了)。要想探究萨拉马戈书写的核心,首先要穿越他的词语丛林。一个接一个“一逗到底”的长句子,绵绵密密的对话,常常给阅读带来压迫感。没有引号加以区隔的人物对话,稍不留神就让人混淆了敌我阵营,张冠李戴。然而,一旦深谙了他的语言节奏,就会发现阅读渐入佳境:仿佛徜徉在萨氏丛林中的羊肠小路,总能在目光的起落间发现一些惊喜,如同发现一朵隐匿在羊齿植物中初绽的花,或者瞥见一只从地底刚露头的黑背鼹鼠。这些惊喜更多的是来自语言本身——埋伏在对话里的黑色幽默,大量生动又不乏睿智的隐喻,气势恢宏的排比,深刻的人生经验总结,散落在各处可以称之为诗的句子(如“这一刻永远不会在我的记忆中消失,在幸福的时光里它是我光荣的桂冠”),等等。不得不说,在萨拉马戈鲜有场景描写的叙述中,来自语言自身的魅力取代了小说通常意义上的情节推动力从而构成了阅读的主要体验。作者书写的连贯性,那种一气呵成,以及对各种语言风格的融会贯通,不但使阅读过程不至于枯燥,而且能让人感受到他书写中的饱满情绪、表达的欲望和游刃有余。除了对语言驾驭自如外,作者同样对写作题材驾轻就熟。
萨拉马戈就像一只勤劳的织布鸟,他用他的笔代替织布鸟的喙,用文字编织出一部冷峻的政治寓言。《复明症》记述了由一次选举引发的一场荒诞的政治闹剧。一次依法举行的选举,因为空白选票的比例过高,被当局拿来以此要挟民众,继而使一座城市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复明症》揭开了现代民主的面纱,让人们对选举政治下国家机器的运作一窥究竟。发现这种出发点美好的制度设计,仍然逃不开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蚀。任何一种制度,一旦沦为少数人谋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它就毫无希望可言。专制被认为是可耻的,但是一种新型的专制正在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替代前一种。作者无疑对披着民主外衣的虚伪政治进行了揭示、讽刺和批判。《复明症》中除了开篇和结尾各有一处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开篇处写选举巧遇一场暴风雨;结尾处写到警督逡巡的小花园)以外,通篇都由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支撑。几乎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没有对人物外观的表述,一场接一场详尽的对话就已经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状态表露无遗,每个人物都形象鲜明,堪称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故事讲到后面,作者让四年前经历过失明症的几个人物出场。他们的出场具有偶然性——起因于一封告发信。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强了叙事上的戏剧性和荒诞感,并让讽刺的效果更加显而易见。
萨拉马戈是悲观的。在故事的结尾,他出人意料的让四年前没有失明的女人和四年后知道真相的警督死在了受雇于政府的狙击手的抢下。四年来暂时复明了的人们又重新回归黑暗。需要指出的是,失明和复明在萨拉马戈的语境下更像是一种政治隐喻。仅凭个人的良知无法对抗一部轰鸣的机器。这部机器为达到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把枪口对准自己的人民,不惜把法律的尊严践踏在脚下。也许萨拉马戈是要说,真正的光明到来之前,人类还要穿越无比漫长的黑暗期,不要被各式人造光源蒙蔽了双眼。
首都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后,并没有出现当局预期的恐慌、混乱和失序。作者是否想借此表明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最大限度的依靠公民自治,换句话说,一个政府除了保留必要的公共管理职能外,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公民生活的介入,从私领域尽可能的撤离。“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仿佛为一生签署了契约,但有一天我们会问自己,是谁替我们签署的。”警督在最后关头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坐标,并最终说服自己站在当局的对立面。这句话的分量在于它对构成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质疑。根据这一理论,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政治和法律维系,而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和自由,将其让渡给一个权威的政府,用以换取个人的福祉。亦即个人和政府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社会契约。以宪政、分权和选举为表征的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建立在上述社会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可以想象,那些投出空白选票的市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否出于同样的理由即质疑自己无端受制于从未真正签署过的社会契约,而根据这个莫须有的契约组成的政府并没有最大限度的保障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因此,空白选票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是市民的觉醒,是一种“看见”、一种“失而复明”。空白选票的比例越高,意味着能够“看见”的人的群体在扩大。可见,萨拉马戈并非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在黑暗中埋藏了希望。
2008年在接受葡萄牙Expresso杂志采访时,萨拉马戈曾说:“我们当前的社会太缺哲学。作为空间、境况和反思之道的哲学,可以没有确定的目标,不必像科学那样每前进一步都是为了满足目标。我们缺的是反省、思考,我们缺乏思想的劳作,对我来说,如果没有理念,我们就什么都不是。”萨拉马戈用他的笔直指当下,确是一种透彻的远见。但是,一部文学作品,除了文本自身的魅力,不能寄予它改造社会的力量。所以《复明症漫记》更多的是对读者的一种唤醒。
阅读《复明症》的过程是一个奇特的体验之旅。萨拉马戈惯于使用长句,通篇的文字除了逗号和句号外,找不到其他标点(中文译作在人物对话的间隔使用了分号,作为对原文首字母大写的变通——难为译者了)。要想探究萨拉马戈书写的核心,首先要穿越他的词语丛林。一个接一个“一逗到底”的长句子,绵绵密密的对话,常常给阅读带来压迫感。没有引号加以区隔的人物对话,稍不留神就让人混淆了敌我阵营,张冠李戴。然而,一旦深谙了他的语言节奏,就会发现阅读渐入佳境:仿佛徜徉在萨氏丛林中的羊肠小路,总能在目光的起落间发现一些惊喜,如同发现一朵隐匿在羊齿植物中初绽的花,或者瞥见一只从地底刚露头的黑背鼹鼠。这些惊喜更多的是来自语言本身——埋伏在对话里的黑色幽默,大量生动又不乏睿智的隐喻,气势恢宏的排比,深刻的人生经验总结,散落在各处可以称之为诗的句子(如“这一刻永远不会在我的记忆中消失,在幸福的时光里它是我光荣的桂冠”),等等。不得不说,在萨拉马戈鲜有场景描写的叙述中,来自语言自身的魅力取代了小说通常意义上的情节推动力从而构成了阅读的主要体验。作者书写的连贯性,那种一气呵成,以及对各种语言风格的融会贯通,不但使阅读过程不至于枯燥,而且能让人感受到他书写中的饱满情绪、表达的欲望和游刃有余。除了对语言驾驭自如外,作者同样对写作题材驾轻就熟。
萨拉马戈就像一只勤劳的织布鸟,他用他的笔代替织布鸟的喙,用文字编织出一部冷峻的政治寓言。《复明症》记述了由一次选举引发的一场荒诞的政治闹剧。一次依法举行的选举,因为空白选票的比例过高,被当局拿来以此要挟民众,继而使一座城市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复明症》揭开了现代民主的面纱,让人们对选举政治下国家机器的运作一窥究竟。发现这种出发点美好的制度设计,仍然逃不开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蚀。任何一种制度,一旦沦为少数人谋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它就毫无希望可言。专制被认为是可耻的,但是一种新型的专制正在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替代前一种。作者无疑对披着民主外衣的虚伪政治进行了揭示、讽刺和批判。《复明症》中除了开篇和结尾各有一处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开篇处写选举巧遇一场暴风雨;结尾处写到警督逡巡的小花园)以外,通篇都由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支撑。几乎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没有对人物外观的表述,一场接一场详尽的对话就已经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状态表露无遗,每个人物都形象鲜明,堪称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故事讲到后面,作者让四年前经历过失明症的几个人物出场。他们的出场具有偶然性——起因于一封告发信。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强了叙事上的戏剧性和荒诞感,并让讽刺的效果更加显而易见。
萨拉马戈是悲观的。在故事的结尾,他出人意料的让四年前没有失明的女人和四年后知道真相的警督死在了受雇于政府的狙击手的抢下。四年来暂时复明了的人们又重新回归黑暗。需要指出的是,失明和复明在萨拉马戈的语境下更像是一种政治隐喻。仅凭个人的良知无法对抗一部轰鸣的机器。这部机器为达到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把枪口对准自己的人民,不惜把法律的尊严践踏在脚下。也许萨拉马戈是要说,真正的光明到来之前,人类还要穿越无比漫长的黑暗期,不要被各式人造光源蒙蔽了双眼。
首都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后,并没有出现当局预期的恐慌、混乱和失序。作者是否想借此表明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最大限度的依靠公民自治,换句话说,一个政府除了保留必要的公共管理职能外,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公民生活的介入,从私领域尽可能的撤离。“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仿佛为一生签署了契约,但有一天我们会问自己,是谁替我们签署的。”警督在最后关头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坐标,并最终说服自己站在当局的对立面。这句话的分量在于它对构成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质疑。根据这一理论,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政治和法律维系,而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和自由,将其让渡给一个权威的政府,用以换取个人的福祉。亦即个人和政府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社会契约。以宪政、分权和选举为表征的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建立在上述社会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可以想象,那些投出空白选票的市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否出于同样的理由即质疑自己无端受制于从未真正签署过的社会契约,而根据这个莫须有的契约组成的政府并没有最大限度的保障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因此,空白选票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是市民的觉醒,是一种“看见”、一种“失而复明”。空白选票的比例越高,意味着能够“看见”的人的群体在扩大。可见,萨拉马戈并非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在黑暗中埋藏了希望。
2008年在接受葡萄牙Expresso杂志采访时,萨拉马戈曾说:“我们当前的社会太缺哲学。作为空间、境况和反思之道的哲学,可以没有确定的目标,不必像科学那样每前进一步都是为了满足目标。我们缺的是反省、思考,我们缺乏思想的劳作,对我来说,如果没有理念,我们就什么都不是。”萨拉马戈用他的笔直指当下,确是一种透彻的远见。但是,一部文学作品,除了文本自身的魅力,不能寄予它改造社会的力量。所以《复明症漫记》更多的是对读者的一种唤醒。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