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不想说这是一篇悼文,但是我真的是很想写下一些话去祭奠这个年轻而纯洁的生命。鸣凤是在这个家中第一个令我感到震惊的人物,第一个令我浑身战栗的人物,也许是因为她是这个家中第一个牺牲的人,也许是因为她太过年轻,也许是因为她恰恰印证了那句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我们看过太多关于丫鬟恋上公子哥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大多都有一个太过悲惨,太过凄凉的结果。我已经不知道该去为这个丫鬟感到痛惜,还是去痛恨那个负心的少爷。一段感情如若没有好的结果,一个是因为两个人根本没有那么相爱,而另一个则是一方太过爱另一方,不忍心看到另一方受哪怕一丁点的苦!
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叹息自己没有福气,活不长久。小怜和春江,他们不是没有奋斗过,斗争过,可是结局依然是一方退出了这段感情。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曾经为了爱反抗过。
可是鸣凤呢!甚至没有人知道,在这个纯洁的少女心中有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爱,人们甚至也不知道,这个少女的死,并不是逃避未来的打骂折磨,而是想要留住心中这份纯洁的爱。
鸣凤,一只鸣唱的凤凰。“她跟别人不一样,她一点也不想个丫头,又聪明,又漂亮,还认得字。”少爷,小姐们到船上游湖,她是唯一跟随的下面人。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么?那也许并不是爱,而是尊重,敬仰!我为她可惜,是因为这件事他们连争取都没有争取过,她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可惜她生了一个丫鬟命,如果她是一个小姐,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门当户对,是否结局就不一样了呢?巴金先生让觉慧做了一个梦,让鸣凤在梦中变成了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可是结果呢?依然是鸣凤首先的放弃了这份爱情,她太爱觉慧了,爱到不能让自己所爱的人受一点的伤害。这比伤害她自己还要令她心痛!
而觉慧呢?我在这里并不想批判觉慧,他是一个好男孩,也是一个优秀的男孩,一个勇敢的男孩。在《家》的结尾,他是唯一一个敢于逃离这个家,敢于对整个封建礼教说不的人!可是在这段感情中,我想要批判他,狠狠的批判他!
我时常在想觉慧为什么会爱上鸣凤。除了鸣凤漂亮,聪明之外,也许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这个家中找不到爱,找不到温暖,而鸣凤则是唯一一个能够给予他爱和温暖的人。而这种爱和温暖是鸣凤,单方面,无偿的,不求回报的给予的。当觉慧一旦离开这个家,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投入到使自己热血沸腾的事业中时,他就会完完全全的忘掉鸣凤这个人。也许这也就是男人和女人对于爱情的不同。所以我总觉得觉慧对于鸣凤并不是爱,而是想要从鸣凤的身上得到这个“家”中得不到的温暖与体贴,并不是男女之爱。如果觉慧与鸣凤之间是男女之爱,那么则应像觉民与琴一样,觉民无时无刻不想念着琴,无时无刻不想见到琴。这才是男女之间应有的恋爱,应有的情爱。一种平等,互相给予的爱。而我在想,如果老太爷并没有选鸣凤去冯家做小老婆这件事,以鸣凤丫鬟的身份,觉慧根本不会娶她。因为觉慧作为一个绅士家庭的子弟,纵然他多么的反对这种旧制度,旧礼教,他依然跳脱不出自己的出身。纵然在《家》的结局,他乘船离开了这个“家”,也依然在使用着来自大哥的钱,来自这个“家”的接济。
在鸣凤投湖自尽的当晚,觉慧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他放弃了这名少女,而背后支持他的则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这种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就决定了他对等级,纵然反对,却从心底不敢去逾越。从小在他的生活中,主人就是主人,下面人就是下面人,纵然黄妈待他如何的好,如何的犹如亲子一般,也不及在战乱的夜晚,水阁中继母在他耳边说的几句话来的温暖,让他欣慰,让他又找到拥有母亲的感觉。
他虽然也为大哥和梅表姐感到可惜,可是他依然爱他的嫂嫂。一来是因为瑞钰真的是一个贤惠温婉的女人,二来嫂嫂出身大户,也是大家闺秀。如果觉新的妻子是一个穷苦人家的丫头,即使她再好,再优秀,他恐怕也不会对她有多大的喜爱吧!而他之所以那样的支持觉民和琴,一来是因为二人是真的相爱,二来觉慧也在心里认为二人门当户对,就应该结为连理。封建的等级制度,出身,在觉慧的心里究竟占了多大的份量,我们也许不得而知,但是作为出身小资产阶级的公子哥,从小耳濡目染的他的心里也一定有着这个“家”所给予的一些难以磨灭的性情吧!
我们为鸣凤感到痛惜,惋惜,为什么她不生在一个大户,如果她是一个城中名媛,千金小姐,会不会她和觉慧的爱情就能够开花结果呢?要怪只能怪鸣凤的出身不好。可是如果鸣凤真的有一个好出身,与高家门当户对,平起平坐,就一定能够获得她的爱情么?如果觉慧做的关于鸣凤变为小姐的梦太过虚幻的话?那么梅呢?她是真实存在的啊!
梅的出身不好么?梅的样貌不好么?梅不够聪明么?梅的娘家地位不好么?梅和觉新不够相爱么?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梅依然和鸣凤一样,落了个红颜早逝!
梅是出身大户的小姐,梅和觉新还是姨表兄妹,他们自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可是就是因为大人的反对,白白的断送了两位有情人的姻缘。梅更是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而偏偏婆家待她又不好,更是早早的守了寡,早早的就不得不回到娘家。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我们为她叹息,叹她为什么没有嫁到一个好人家,为什么没有找到一个爱护自己的丈夫!
可是纵然,这以上的条件都满足了,女人又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出身好,样貌好,品性好,嫁得好。这些条件瑞钰都占了。她是个大户小姐,贤良淑德,精通笔墨,嫁到高家受到了高家上上下下的爱护和爱戴。觉新虽然心里有梅,但是礼法制度的约束,以及家庭责任的认知,依然让他对自己的妻子温柔体贴,对他们的孩子倍加疼惜,可是如此幸福的一个生活,最后呢,瑞钰不过也是在二十几岁正当青春的光景,早早的撒手人寰了。我们能说她嫁的不好,没有找到一个爱护自己的丈夫么?我们还能用什么理由来为瑞钰的死来辩解?我们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理由来为这三个,一个丰满的,一个凄哀的,一个天真活泼的人的死来辩解?
不是她们的出身害了她们,不是她们没有找到对的婆家。是这个家,是这个礼教,是这个制度,是这个社会对女人的束缚害了她们。在这个家里,顶上的人,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下面的人,是永远不能反对他的,下面的人不管是自己的子孙还是底下的下人,他们不过是一个木偶,顶上的人永远提着他们背后的线,当这些木偶哪怕有一点做的不合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他就会对这些木偶招来则打,招来则骂!而这些木偶,也真的如木偶一般,五老爷克定在老太爷打他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嘴脸,真是令人厌恶。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挨完高老太爷的骂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的流连在风流场,即使在热孝期间依然不知悔改,这就是读圣贤书的人,他们的书真不知道是读到哪里去了!
他们要自己的妻子在家里安分守己,可是自己去跑到外面去花天酒地,真是不知廉耻。而这样的事情到了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屡见不鲜。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孟子讲“食色,性也”。这是人的通性,男人有,女人也有。可为什么有着三妻四妾,包二奶,养小三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在中国这两千多年的父系社会,是否助长了男人这种天性!不知廉耻,抛妻弃子!该打!
再说回《家》,这三个女人的死,有谁来为她们负责呢?《家》之后的《春》,真的是女人的春天么?
我们看过太多关于丫鬟恋上公子哥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大多都有一个太过悲惨,太过凄凉的结果。我已经不知道该去为这个丫鬟感到痛惜,还是去痛恨那个负心的少爷。一段感情如若没有好的结果,一个是因为两个人根本没有那么相爱,而另一个则是一方太过爱另一方,不忍心看到另一方受哪怕一丁点的苦!
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叹息自己没有福气,活不长久。小怜和春江,他们不是没有奋斗过,斗争过,可是结局依然是一方退出了这段感情。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曾经为了爱反抗过。
可是鸣凤呢!甚至没有人知道,在这个纯洁的少女心中有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爱,人们甚至也不知道,这个少女的死,并不是逃避未来的打骂折磨,而是想要留住心中这份纯洁的爱。
鸣凤,一只鸣唱的凤凰。“她跟别人不一样,她一点也不想个丫头,又聪明,又漂亮,还认得字。”少爷,小姐们到船上游湖,她是唯一跟随的下面人。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么?那也许并不是爱,而是尊重,敬仰!我为她可惜,是因为这件事他们连争取都没有争取过,她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可惜她生了一个丫鬟命,如果她是一个小姐,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门当户对,是否结局就不一样了呢?巴金先生让觉慧做了一个梦,让鸣凤在梦中变成了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可是结果呢?依然是鸣凤首先的放弃了这份爱情,她太爱觉慧了,爱到不能让自己所爱的人受一点的伤害。这比伤害她自己还要令她心痛!
而觉慧呢?我在这里并不想批判觉慧,他是一个好男孩,也是一个优秀的男孩,一个勇敢的男孩。在《家》的结尾,他是唯一一个敢于逃离这个家,敢于对整个封建礼教说不的人!可是在这段感情中,我想要批判他,狠狠的批判他!
我时常在想觉慧为什么会爱上鸣凤。除了鸣凤漂亮,聪明之外,也许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这个家中找不到爱,找不到温暖,而鸣凤则是唯一一个能够给予他爱和温暖的人。而这种爱和温暖是鸣凤,单方面,无偿的,不求回报的给予的。当觉慧一旦离开这个家,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投入到使自己热血沸腾的事业中时,他就会完完全全的忘掉鸣凤这个人。也许这也就是男人和女人对于爱情的不同。所以我总觉得觉慧对于鸣凤并不是爱,而是想要从鸣凤的身上得到这个“家”中得不到的温暖与体贴,并不是男女之爱。如果觉慧与鸣凤之间是男女之爱,那么则应像觉民与琴一样,觉民无时无刻不想念着琴,无时无刻不想见到琴。这才是男女之间应有的恋爱,应有的情爱。一种平等,互相给予的爱。而我在想,如果老太爷并没有选鸣凤去冯家做小老婆这件事,以鸣凤丫鬟的身份,觉慧根本不会娶她。因为觉慧作为一个绅士家庭的子弟,纵然他多么的反对这种旧制度,旧礼教,他依然跳脱不出自己的出身。纵然在《家》的结局,他乘船离开了这个“家”,也依然在使用着来自大哥的钱,来自这个“家”的接济。
在鸣凤投湖自尽的当晚,觉慧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他放弃了这名少女,而背后支持他的则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这种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就决定了他对等级,纵然反对,却从心底不敢去逾越。从小在他的生活中,主人就是主人,下面人就是下面人,纵然黄妈待他如何的好,如何的犹如亲子一般,也不及在战乱的夜晚,水阁中继母在他耳边说的几句话来的温暖,让他欣慰,让他又找到拥有母亲的感觉。
他虽然也为大哥和梅表姐感到可惜,可是他依然爱他的嫂嫂。一来是因为瑞钰真的是一个贤惠温婉的女人,二来嫂嫂出身大户,也是大家闺秀。如果觉新的妻子是一个穷苦人家的丫头,即使她再好,再优秀,他恐怕也不会对她有多大的喜爱吧!而他之所以那样的支持觉民和琴,一来是因为二人是真的相爱,二来觉慧也在心里认为二人门当户对,就应该结为连理。封建的等级制度,出身,在觉慧的心里究竟占了多大的份量,我们也许不得而知,但是作为出身小资产阶级的公子哥,从小耳濡目染的他的心里也一定有着这个“家”所给予的一些难以磨灭的性情吧!
我们为鸣凤感到痛惜,惋惜,为什么她不生在一个大户,如果她是一个城中名媛,千金小姐,会不会她和觉慧的爱情就能够开花结果呢?要怪只能怪鸣凤的出身不好。可是如果鸣凤真的有一个好出身,与高家门当户对,平起平坐,就一定能够获得她的爱情么?如果觉慧做的关于鸣凤变为小姐的梦太过虚幻的话?那么梅呢?她是真实存在的啊!
梅的出身不好么?梅的样貌不好么?梅不够聪明么?梅的娘家地位不好么?梅和觉新不够相爱么?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梅依然和鸣凤一样,落了个红颜早逝!
梅是出身大户的小姐,梅和觉新还是姨表兄妹,他们自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可是就是因为大人的反对,白白的断送了两位有情人的姻缘。梅更是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而偏偏婆家待她又不好,更是早早的守了寡,早早的就不得不回到娘家。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我们为她叹息,叹她为什么没有嫁到一个好人家,为什么没有找到一个爱护自己的丈夫!
可是纵然,这以上的条件都满足了,女人又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出身好,样貌好,品性好,嫁得好。这些条件瑞钰都占了。她是个大户小姐,贤良淑德,精通笔墨,嫁到高家受到了高家上上下下的爱护和爱戴。觉新虽然心里有梅,但是礼法制度的约束,以及家庭责任的认知,依然让他对自己的妻子温柔体贴,对他们的孩子倍加疼惜,可是如此幸福的一个生活,最后呢,瑞钰不过也是在二十几岁正当青春的光景,早早的撒手人寰了。我们能说她嫁的不好,没有找到一个爱护自己的丈夫么?我们还能用什么理由来为瑞钰的死来辩解?我们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理由来为这三个,一个丰满的,一个凄哀的,一个天真活泼的人的死来辩解?
不是她们的出身害了她们,不是她们没有找到对的婆家。是这个家,是这个礼教,是这个制度,是这个社会对女人的束缚害了她们。在这个家里,顶上的人,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下面的人,是永远不能反对他的,下面的人不管是自己的子孙还是底下的下人,他们不过是一个木偶,顶上的人永远提着他们背后的线,当这些木偶哪怕有一点做的不合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他就会对这些木偶招来则打,招来则骂!而这些木偶,也真的如木偶一般,五老爷克定在老太爷打他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嘴脸,真是令人厌恶。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挨完高老太爷的骂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的流连在风流场,即使在热孝期间依然不知悔改,这就是读圣贤书的人,他们的书真不知道是读到哪里去了!
他们要自己的妻子在家里安分守己,可是自己去跑到外面去花天酒地,真是不知廉耻。而这样的事情到了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屡见不鲜。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孟子讲“食色,性也”。这是人的通性,男人有,女人也有。可为什么有着三妻四妾,包二奶,养小三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在中国这两千多年的父系社会,是否助长了男人这种天性!不知廉耻,抛妻弃子!该打!
再说回《家》,这三个女人的死,有谁来为她们负责呢?《家》之后的《春》,真的是女人的春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