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叙述性诡计+社会派,“青蛙男”终于来了
2009年第8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共有投稿360余篇,进入最终决选名单的作品共21部。在这21部作品内中山七里以《拜拜,德彪西》和《灾难的季节》两部作品同时进入决选名单而声名大作。这两部作品一部是青春音乐推理小说,另一部是猎奇杀人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品的氛围完全不同,凸显了中山七里创作推理小说的多样性。最终,音乐推理小说《拜拜,德彪西》战胜了充满暗黑内容的《灾难的季节》,获得了第8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其后,中山七里的这两部作品均出版了单行本,《拜拜,德彪西》改题为《再见了,德彪西》,《灾难的季节》改题为《连续杀人鬼青蛙男》。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这本书能够被引进并正式出版,在大多数日系推理小说迷中几乎属于不可能的任务,理由显而易见,故事中关于暴力、血腥和性的描写内容太多了,面对审查实在是作死的行为。但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愿意为了不可能的任务努力拼搏,也正是多亏了本书的编辑,本书终于正式出版。而关于出版本书过程中所解决的困难,有爱的编辑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述给了读者,在那篇文章中还特意对引进版中删除的内容进行了说明,我认为所有的读者都应该仔细去看一下那篇文章(即书评《连续杀人鬼青蛙男》删减内容比照)。
看完全书的读者一定会赞同,本书最大的特点可以归结为“猎奇+叙述性诡计+社会派”。这三个特点在本作中几乎处于同样的重要程度,这可以理解为作者有充分的能力平衡推理作品中情感渲染、诡计设计和思想内涵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中山七里作为推理作家的能力的体现。
“猎奇”部分在引进版中是删减最多的部分,但从删减后的整本书的内容来说,读者并不会感觉到对阅读造成影响。一方面是删减掉的猎奇内容主要是细节描写,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作者的笔力让读者完全可以通过目前所留下的内容(包括青蛙男的笔记、四起案件异常的尸体处理方式等)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种因为猎奇杀人而充斥着恐惧感的氛围之中。而且猎奇的文字对于本作诡计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叙述性诡计”则是本作最大的诡计,通过各种描写(主要是关于性的描写)误导了读者。这种体验在目前的引进版中可能会稍有不足,最大的原因是一些完全是作为误导手段的性描写被删减了。但是即使这样,一般读者仍然可以从本作中体会到叙诡的妙处。这部作品的叙诡和殊能将之的《剪刀男》有异曲同工之妙,误导和所埋的反转线索正好处于能够察觉到不协调感的位置。如果作者没有加入那些猎奇的内容,读者可能就会自己对不协调的文字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推导出最后的真相。但是凭借着那些猎奇向的文字,读者会忽略掉不协调感,从而让本作的叙诡得以实现。
而中山七里撰写本作的最大目的,并不是猎奇和叙诡,而是为了对日本刑法39条进行讨论,让读��对该条存在的意义进行思考。日本刑法39条的大意是精神异常者可不负刑事责任。在书中中山七里从受害者家属、精神科医生、一般群众和警察等多种视角对39条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讨论和分析。这和高野和明的《消失的13级台阶》对于死刑制度的讨论方式同样精彩。这种社会性问题的讨论让本作一下子跳出了猎奇和叙诡这种纯技巧的内容层面,转而让读者在看完全书后能留下更多的思考余韵。
当然,本书的社会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刑法39条(虽然这是最主要的),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还对于社会上对曾作为罪犯的改过自新的人的歧视、单一人类个体易于受到集团裹挟的社会学问题等也有相关的文字描写,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以说,作书的叙诡和社会派的结合既满足了唯诡计论的深度推理小说迷的要求,又充分考虑了推理小说的社会意义。如果要我给一个参照系的话,那可以正好拿同样今年出版的下村敦史的《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作比较。两作都是叙诡+社会派的作品,但要我说,如果“同名同姓”是60分,那“青蛙男”则至少可以打到90分。
本书的宣传语有着“反转、反转,不停地反转”的字样,但我个人的观感来说,其实本书止步于青蛙男真面目的揭露就好了,后面再增加了存在诱导犯的反转稍微有点画蛇添足。但还好中山七里并没有把是否存在幕后的诱导犯这件事给写实,只是在故事的最后留下了一个可供读者自己决定的开放性的结局。这样的处理是作者的灵机一动,较好地解决了后期的反转略有牵强的问题,也为续作留下了超级大的伏笔。
果不其然,中山七里在2018年撰写了续作《连续杀人鬼青蛙男噩梦再临》,而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早日看到续作的引进。
真心希望有爱的编辑们再次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