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意的宇宙望向世界——一场关于科学求知的智力冒险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写作的黄金时代,量子力学、遗传学、细胞理论……过去这些高深莫测的重要学科,如今都可以通过广量的科普书写被大众理解。尽管如此,即使是最有才华的科学作家也很难将他们的作品与深厚的艺术知识和美学相结合。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学者,他书写宇宙的方式格外特别。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变身成为古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把科学和人文视为互补的知识领域,将其优美地结合,并巧妙地诠释了这二者。在他的新书《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Where Rules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Kindness.)中,这种神奇的创作魅力再次应验,带领读者体验了“一场有趣而富于启发的旅程”(《卫报》)。
1、渊博的科学家 vs 浪漫的诗人
在物理理论写作领域,罗韦利可能不像已故的史蒂芬·霍金、尼尔·德格拉塞·泰森和阿兰·莱特曼那样老资格,但是他的作品却有着同样的严谨与热情。他的科普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和《时间的秩序》畅销全球,被译成41 种语言。在国内引进出版后,历次获得文津图书奖、新京报年度好书、出版人年度书目等重要奖项。
在意大利,他也因在《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等报纸上发表渊博的文章而闻名,受《24小时太阳报》等媒体邀请,他常年撰写科学专栏。他的写作主题五花八门,从黑洞、引力波、大爆炸的量子引力与时间的诞生到空间、三维球面、确定性与全球变暖;从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到乔治·勒梅特、罗杰·彭罗斯、史蒂芬·霍金;从作为昆虫学家的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显示的科学素养,到关心地外文明的丘吉尔、在政治生涯中对科学事业的支持。
他写作的乐趣在于其宽广的文化范围。历史决定论是物质理论的支撑。(在大学里,他教授一门科学史课程,他喜欢把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生聚在一起。)事实上,闪闪发光的除了爱因斯坦,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和罗杰·彭罗斯,还有普鲁斯特、但丁、贝多芬和贺拉斯,尤其是贺拉斯——罗韦利曾以这位罗马诗人的诗句为题词放在书中篇目的开头——仿佛是要让我们在进入黑洞、漩涡和概率的云雾般令人眩晕的世界之前,先沉浸于人类的感性和情感之中。
“贺拉斯有亲密、抒情、极度紧张的一面;他是对时间流逝的伟大歌颂者……这是一种怀旧的感觉,不是痛苦,也不是悲伤,是一种‘让我们更热烈地生活’的感觉。”
对于科学探索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罗韦利的观点是,使人类生活显得渺小和无关紧要的宇宙视野与我们每天发生的悲伤和快乐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说,在冰冷的科学和我们火热的内在精��生活之间,不存在任何鸿沟。
“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快乐和悲伤都是自然本身的一部分——而自然比一组原子要丰富得多。”
他曾将物理和诗歌进行比较:两者都试图描述看不见的东西。而物理学在脱离其数学方程的母语时,更是强烈地依赖于隐喻和类比。
2、“让物理变性感的男人”
媒体给过卡洛·罗韦利很多头衔,他们称他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以及“物理界的摇滚明星”。
文字的魅力让他吸引了众多“圈外”粉丝。卷福、抖森、坂本龙一、陈嘉映、黄磊等人都曾强烈推荐过他的作品。
卡洛·罗韦利独特的风格,可能来自于早年的经历。很难想象这位说话轻柔、态度谦逊的物理学家曾是“六八一代”勇于抗争的政治理想主义者,他曾创建了电台,并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名。他还拥有一艘年龄超过100岁的小船,经常独自开船到海中游泳。
丰盈的人生成就了他的写作。
写作中的罗韦利有着强大的比喻天赋。例如,在解释时间的平稳“流动”是一种幻觉时,他说“世界上的事件不像英国人那样排成有序的队列,它们像意大利人那样混乱地聚集在一起。”
他说,时间的概念“已经一层层、一片片地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被风吹过的空旷的景观,几乎没有任何短暂的痕迹……一个被剥去本质的世界,闪烁着干旱气息和令人不安的美丽”。
在《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中,研究当时但丁对宇宙形状的理解会发现,罗韦利说,早在六个世纪前他就已经预见了爱因斯坦对“三体”宇宙的卓越直觉。而对章鱼意识的一次感人思考,会使哪怕最忠实的鱼素饮食者在点一盘由被我们严重低估的八条腿朋友制作的大餐前犹豫。
罗韦利接着提问,如果一只章鱼的大脑遍布全身,每条手臂可以独立思考,那它会是什么感觉。他想知道,如果进化能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创造出如此截然不同的智慧的形式,那么还有什么更复杂的实体存在于宇宙的其他地方呢?与拥有如此不同的感官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生命形式相遇,他说,有助于澄清“什么是我们所说的意识的本质,而什么只是附属”。
3、宇宙的尽头是“简单易懂”
罗韦利的科普著作,没有博士学位的读者也都能读懂。新书《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中,罗韦利再次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热忱,他从从诗意的宇宙望向复杂的世界,展开了一场物理与人文的对话。
新书是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合集,收录罗韦利近10年创作的共46篇人文科普随笔,在内容上大体归为三辑,分别从物理学(在浩瀚的宇宙中)、科学家(在巨人的肩膀上)、人文与科学(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三个角度,引领你我了解所栖居世界的真相。这是一系列精雕细琢的文章,取材于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一般人不需要用解决物理难题的方式来感受到科学的美感,就像人们不需要成为作曲家或者音乐家就能热爱音乐一样。”
在严谨的科学知识之外,罗韦利与读者所分享的,不仅是语言的辉煌,而且是人类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与感觉——人类是宇宙结构的一部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惊叹于它的伟大之美。
罗韦利持一种理性主义观点:认为通过更好地理解宇宙,通过抛弃错误的信仰和迷信,人能享受到一种宁静。
虽然他也承认,人类的本质是爱、恐惧、欲望和激情。这些都因我们短暂的生命而变得有意义,我们有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