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美学随笔》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论思考》 1.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 2.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去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赶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却只是阅读随手拿起的一本书——这样做就是对我们的圣灵犯罪。 3.思考的任务必须定额分开,几次完成。这样,许多之前被忽略了的东西就会随后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我们厌恶和不情愿的心态也会慢慢在这过程中消失,因为我们讨厌思考的这些事情一旦被我们清晰把握以后,就会显得更加容易接受。 4.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是写下来的话,也有可能从此无法挽回地失之遗忘。 5.存在的问题是多么的巨大和迫切——这一问题迎面而来、无法回避!这一存在是那样的隐晦不明、充满着疑问,它饱受着痛苦折磨,匆匆即逝、如梦如幻!对这一巨大、迫切的不解之谜一旦有所意识,其他的问题和目标就全都显得不足挂齿了。 6.在谈话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人的思想短浅突兀,就像割断了的干草一样破碎;从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里面,我们无法理出稍长一点的主线。 《论阅读和书籍》 1.在阅读的时候,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只是重复着作者的思维过程。 2.在阅读的时候,思维的大部分工作是别人帮我们完成的。这就解释了为何当我们从专注于自己的思想转入阅读的时候,会明显感受到某种放松。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脑袋也就成了别人思想的游戏场。当这些东西终于撤离了以后,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 3.我们并不可以通过阅读有文采的作品而掌握这些文采素质。不过,观摩这样的文笔却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已经具备的这些潜在素质,使自已意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内在素质;同时也了解到能够把这些素质发挥到怎样的程度。 4.认真阅读真正的古老经典,人对它们的评论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5.一个人的著作是这个人的思想精华。所以,尽管一个人具有伟大的思想能力,但阅读这个人的著作总会比与这个人的交往获得更多的内容。 高度的思想修养逐渐使我们完全只从书本,而不是具体的个人那里寻找消遣和娱乐。 《论历史》 1.对于认识人的本质来说,文学比历史贡献更大——因为我们能够从文学那里获得更多真正的教诲。 2.历史可被视为人类的理性或者反省意识;它代表着为全人类所直接共有的自我意识,而全凭历史的作用,我们人类和人性才真正联系成一整体。这就是历史所拥有的真正价值。据此,人们对历史所普遍共有的、压倒性的兴趣,主要就是因为历史是人类对自己的关注。 《论文学》 1.文艺所享有的一大优势就是详尽的描写和微妙、细腻的笔触,可以根据读者参差不一的个性、情绪和知识范围而灵活发挥作用,并造成生动的效果。 2.文学所寄托的更多是青年的特性,而哲学承载的更多是老年人的特质。事实上,文学创作的天赋才能只在青年期真正开花,对诗歌、文学的感受在青年期也经常是狂热的。青年人忘情于诗句文字,内容平平也能够读出味道。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一倾向就逐步减弱了。到了老年,人们转而偏向于散文了。因为这种文学倾向的缘故,青年人对现实的感觉、意识很容���就会受到削弱。 3.悲剧给予我们的快感有别于我们对优美的感受,而应该属于感受崇高、壮美时的愉悦。悲剧带来的这种愉悦,的确就是最高一级的崇高感、壮美感,因为一如我们面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时,会不再全神贯注于意欲的利益,而转持直观的态度。同样,面对悲剧中的苦难时,我们也会不再专注于生存意欲。也就是说,在悲剧里,生活可怕的一面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人类的痛苦和不幸,主宰这生活的偶然和错误,正直者所遭受的失败,而卑劣者的节节胜利 ……因此,与我们意欲直接抵触的世事本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论写作与文体》 1.一旦我们的思想找到了文字表达,那这思想就开始为他人而存在,它就不再活在我们的内在了。 2.歌德:你们可不要驳诘,使我迷惘。人们一旦说话,思想就会混乱。 3.知道他是如何思考就已经足够了。作者思考的方式,他的思维的基本特性和大致素质,会精确反映在这位作者的文体之中。 4.清晰的想法很容易就能找到怡当的表达。我们能够想出来的东西总能找到清楚、易懂、确切的语言表述。写出难懂、晦暗、错综复杂、多重歧义词句的人,当然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些什么;事实上,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他们只是朦胧地有所意识,但这朦胧之物还没有成为确切、具体的思想。 5.一个人每次只能清楚思考一样事情。 《论语言和语言学习》 1.人类使用的字词是维持至为长久之物。一旦诗人、文学家把自己匆匆即逝的感受化为精确、恰当的字词,那这些感受就能在这些词语里存活,历经数千年,并能在每一个敏感读 者的内心重又唤起这种感受。 2.对于一种语言里面的每一个字词,我们不一定在其他语言里面找到精确的对应词。 3.我们不仅学会了字词,而且还获得了概念含意。学习古老的语言就更是这样,因为古人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今人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其差别更甚于现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 《比喻和寓言》 1.大自然让所有事物都披上了一层漂亮的外表,就像蓝色的李子上面呵上的一层薄露。把这一层外表取下,然后集中起来献给我们慢慢欣赏——这是画家和文学家热切投入的工作。 2.由于人的内在空虚和单调而产生出来的社交需要把人们赶到了一块。但各人许多令人厌恶的素质和无法让人容忍的缺点又把人们分开了。人们最后找到的、可以让大家在一起而又能相互容忍的适中距离就是礼貌周到和文雅规矩。 《论音乐》 1.因为音乐并不像所有其他艺术那样表现出理念,或者说,表现出意欲客体化的级别,而是要直接表现意欲本身,所以,由此可以解释为何音乐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意欲,亦即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觉和情绪,在顷刻之间就能加强,甚至改变听众的情绪。 2.音乐全凭自身就可达到自己的目的。音乐同样的确不需要得到唱词或者歌剧中情节的帮助。 3.音乐只着眼于激情、只着眼于意欲的活动。音乐就像上帝一样,只看重人心。 《论大自然的美》 1.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能让我们感到分外愉快,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普遍的真理和前后一致。 《论死亡》 1.死亡以后的非存在与出生前的非存在不会有什么差别,因此,死后的非存在并不比生前的非存在更让人悲痛。在我们还没有存在的时候,已经走过了延绵无尽的时间——但这却一点都不曾让我们感到悲痛。相比之下,经过了犹如短暂幕间插曲的匆匆一生以后,紧接着的将又是延绵无尽的时间一但我们却将不复存在了!对此我们却觉得惨痛、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