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过 大象的退却
……在其核心之处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他们认为自然不是某种超然存在的意向或反映,而是超然之力本身的一部分。智者要法自然,并认识到人无法再造自然。 另一方面,他们驯化、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实际上在前现代世纪几乎无出其右者。其程度肯定比大多数西北欧国家要大,不过靠水利工程为生的尼德兰可能是个例外。 这一矛盾表明,思想表述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先行理解再予重现的话——可能很复杂。……在某种意义上,有时名实之间是相反相离的。在所有这些有关环境观念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陷阱,即:假定人的实际行为与我们掌握的资料中所展现的观念与情感大体上必然一致。这一问题首先是在罗哲海(Heiner Roetz)的一本关于古代中国的著作中提出来的。 ……他坚持声称,即使在古代,中国也已有了多种自然观的存在。除此之外,他还主张:“如《庄子》中所流露的那种对自然的同情,实则只是对现实发展中的恰然相反进程的一种反应(reaction)。”他指出:“在批评文明的破坏性后果时,《庄子》热情地站在非人类世界的一边。其中反复地出现一个主题,用于衬托为了人类目的而对自然的征服,这既是树木。树木被加工成人类利用的物体 ,其方式正是我们失去本性的典型证明。”然而,他也提醒我们:“对于自然之凋零的哀叹 ……决不能只当作讽喻来理解,它也说明实有其事。”现实中,森林确实遭到了破坏。引自 第十章
> alfred的所有笔记(96篇)
……很可能,早期“发展”的亲历者大都并不欢迎这种发展。在很长时间内,温带条件下的谷物种...
……帝国时代初期道家所阐释的传统,详细叙述了原初环境本真状态丧失的问题。 ……对此,公元...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